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百鷹圖》畫出鷹獵傳奇

2016-09-21
■李實向本報記者介紹其外祖父的鷹獵傳奇。■李實向本報記者介紹其外祖父的鷹獵傳奇。

麗江市鷹獵文化保護傳承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李實一直在使力,希望將中國的鷹獵文化列入聯合國非遺,「鷹獵文化是人類的遺產,出現於人類社會的啟蒙階段,最早承載人類智慧,利用猛禽的食物鏈關係而完成原始狩獵生產,現在逐漸轉化為精神文化」。他認為,納西族的鷹獵文化內涵包括捕鷹技術、訓鷹知識、鷹獵體驗、鷹獵文藝,是古羌人鷹獵文化的傳承,其核心的價值和特徵在於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遵循和尊重自然生態的平衡。

目前全世界有16個國家的鷹獵文化已經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中國鷹獵文化卻未列其中。2011年吉林滿族鷹獵習俗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李實等人刺激很大,「現在正在準備資料,繼續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實的外祖父名叫桑岳生,人稱桑叔季,他的鷹獵故事在廣大滇西北地區廣為流傳。桑岳生家在麗江古城,從小喜歡養鷹、放鷹、玩鷹、觀鷹、畫鷹、獵鷹。1903年3月,他隻身帶上鷹、犬、弩、乾糧,從麗江出發,徒步順瀾滄江南下,穿過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一直到達西貢海邊。一去三年,在封閉的年代,麗江人都以為桑岳生早已客死他鄉。三年後,一人、一鷹、一狗、一弩,桑岳生帶茼菑v路上畫得栩栩如生的《百鷹圖》回到了麗江,將鷹獵傳奇上演至今。

《百鷹圖》現存五卷118張圖,所畫288隻鷹黑白顏色,或弄羽,或獵兔、魚、野雞,或戲水,或展翅,或嗜睡。每幅鷹圖旁邊還用文字對該鷹的種類、習性、食性、生活的地域、當時的狀態進行了批註。李實說,《百鷹圖》是納西族鷹獵文化的物質載體,是納西族文化的傑作。他已經在《百鷹圖》和外公另一本畫稿《鷹譜》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研究的文字,準備出本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