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四堡雕版留墨韻

2016-09-28
■雕版印刷。資料圖片■雕版印刷。資料圖片

在刻有324個漢字的雕版上,馬力刷上一層墨汁,鋪上一張宣紙,再用乾刷輕擦,「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便躍然紙上。「我嘗試用傳統的印刷材料和技藝重現中國書法的魅力,今年《蘭亭集序》已賣了5,000多幅。」他說。

32歲的馬力是四堡雕版印刷工藝兩名省級傳承人之一。四堡鎮坐落於福建山區連城縣,地處偏僻,卻以明清時期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而名聞遐邇。「四堡擁有300多年雕版印刷歷史。」鎮黨委書記邱慶生說,「更為重要的是,四堡是國內唯一倖存的古雕版印刷基地遺址,現仍存有34座較為完整的古書坊。」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據當地史料記載,當時四堡有書坊100多家,從業人員1,200多人,約佔人口總數的60%;出版書籍1,000多種,行銷南方13個省,甚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東南亞國家。19世紀中葉以來,四堡雕版印刷日漸式微。1942年,鎮裡最後一家書坊關門歇業,中國印刷史上的一段傳奇就此落幕。「實際上,印墨之香從未離開四堡。隨着時光流逝,人們愈發認識到四堡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價值連城。」邱慶生說。

現存的34座古書坊,歷史上既是家族聚居之地,又是家族產業工坊,已躋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之列。近年來,政府已着手對這些年久失修的建築進行精心維護。

歷經156年風雨的林蘭堂佔地5,600平方米,修葺如舊,重現當年恢宏氣派。然而,往昔的繁忙生機,卻無從再現,院內隨處可見的巨石墨缸,是否還記得熙來攘往的全盛景象?「我們千方百計保護這些國寶。」邱慶生說,「兩座書坊修繕後將用來展示雕版印刷的完整流程。」流程中的關鍵一步是打造模具即刻版。數百年來,這些雕版是四堡名門望族代代相傳的首要家產。不幸的是,隨着四堡印刷業的凋零,這些雕版日漸失色,文革中更被大量燒毀。

如今,劫後餘生的雕版已是奇貨可居。「二三十年前,這樣的雕版1塊錢就能買到。」馬力指着一塊雕版說,「幾天前,我從一位朋友那裡買到這塊版,花了4,000多元。」然而,馬力認為還是物有所值。「你看這些字刻得多精緻,我們必須多多向前輩學習。」

生於斯,長於斯。從小耳濡目染,讓馬力對四堡雕版心嚮往之。初中畢業後,他先後到福建仙遊和浙江東陽學習木雕。「多年來,我靠賣木雕和根雕產品來鑽研雕版技藝。現在,通過雕版印刷手工打造特殊的藝術品,我確信可以獲利,而且前景看好。」除印製《蘭亭集序》外,馬力還將於今年底推出雕版印製的《增廣賢文》。「我們正在刻全書數千字的雕版,已經用了半年時間,還需要3個月完工。」■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