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全球觀察】內地經濟轉型 有利港股發展

2018-01-30

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繼續向好,內地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對港股市場構成有力的基本面支撐上周走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對全球和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IMF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多重政策利好的作用,正在全面增長,預期歐洲和亞洲地區增長顯著。IMF將2017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3.6%上調至3.7%,將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均由3.7%上調至3.9%,以反映全球經濟增長升勢的延續,以及美國稅改帶來的正面預期影響。同時,IMF將2018年和2019年中國GDP增速分別由此前預測的6.5%和6.3%上調至6.6%和6.4%。上周恒生指數漲2.79%,收於33,154點,國企指數漲4.13%,收於13,723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1,844.8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上升。

美國經濟呈良好走勢

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復甦過程經歷歐債危機、新興市場動盪和中國經濟下行的考驗,迎來特朗普稅改新政樂觀預期,同時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經濟亦呈現良好走勢。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多數稅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皆頗為積極正面。本次稅改是美國近30年以來調整程度最大的一次稅改,將降低企業所得稅負擔,刺激企業資本支出需求,並降低家庭稅收負擔,提升勞動參與率,促進個人消費。總體上,將刺激短期經濟增長,隨着勞動力供求已趨平衡,需求擴張將加快再通脹過程。截至2017年12月,本輪美國經濟增長已經長達101個月,是美國歷史上第三長的經濟增長周期,僅次於1991年至2001年的120個月和1961年至1969年的106個月經濟增長周期。隨着特朗普稅改法案正式實施,美國GDP增速或將進一步提升,美國有望實現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

中國經濟今年料穩增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在2018年預計將持續穩定增長,上市公司盈利亦有望保持穩步增長趨勢。中國經濟正處於加速轉型升級的過程,隨着中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韌性亦有所增強。2017年中共召開了十九大會議,會議明確了內地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未來內地政策和改革的重點亦將轉向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率;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將對香港資本市場構成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內地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並不意味着企業盈利能力降低。隨着內地轉變發展方式、改善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持品質第一和效益優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行業龍頭企業的盈利能力將變得更強。同時,在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的背景下,部分競爭力較弱的小企業或將逐漸淘汰。另外,現代化強國目標包括躋身科技型國家前列,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的先進製造業集群。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善與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新經濟引入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競爭效率,支撐經濟增長和就業平穩。

港股短期或再創新高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美聯儲引領全球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歐洲央行亦釋放出穩步退出量化寬鬆信號。部分國家將先後步美國後塵,啟動加息進程。整體來看,當前利率水平相對經濟復甦而言依然偏低,未來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收緊過程預計將相對平緩,因為主要央行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長期生產率和潛在增速造成的巨大破壞需要較長時間恢復。筆者認為,從短期來看,在利率上升初期,對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有助於抵消流動性邊際收緊帶來的負面影響,股票可能是最佳的大類資產配置品種。雖然恒生指數已升破33,000點,創歷史新高,但推動本輪香港股票市場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仍然比較健康,港股市場向好格局並未改變。展望2018年至2019年,全球經濟的增長走勢有望延續,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投資者風險偏好繼續上升,港股市場未來可能再創新高。不過,如果股市上漲速度過快,可能在短期內引發一定幅度的回調。(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且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