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假民主派讓選民失望的原因

2018-03-10

吳志隆 媒體工作者 城市智庫「就是敢言」計劃副主席

作為媒體人,一直反對本港媒體使用「泛民」、「民主派」去形容一批與建制對立的政治力量及人物,因為他們的言行與「民主」相去甚遠,而且越來越遠。如果對香港的民主還存有希望,那麼,3月11日的立法會補選投票日,要小心那些自命「民主」的候選人!

我們一同看看這一非建制力量在近期幾件事件中如何破壞社會。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高鐵「一地兩檢」合作安排之後,他們群起反對,認為安排欠法理依據,是破壞「一國兩制」,但反應普遍冷淡;再往前不足一個月,他們又認為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是「閹割立會」,再度發起抗爭,到立法會聲援者寥寥無幾,行動同樣是失敗收場。

為何如此?去年8月香港大學民研調查指出,支持「一地兩檢」者達53%,反對的只有34%。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的民調也指,有一半人支持修改議事規則,反對者只有30%左右。還有議會的「拉布無限loop」,中大去年一項調查指出,53%受訪者同意「拉布阻礙政府施政,拖慢香港社會發展」,支持者僅約14%。民意已如此明顯,但仍堅持抗爭、拉布,說明「為反而反,無視民意」已成為非建制的做事風格,稱之為反對派還較為貼切。一群已離民主、民意越來越遠的人,再稱之為「(泛)民主派」,無異是對民主真諦的侮辱,這是非建制讓選民失望的第一個原因。

反對派盡顯貪婪本性

反對派沒有看到特區政府近年施政越來越純熟,沒有看到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正走向密切共融。在新的形勢下,反對派仍用舊的鬥爭思維來處理社會政治,如同在本次的補選當中,他們推出幾位毫無地區經驗的候選人,主打的政綱及選舉口號鮮少觸及當區的民生政策,都是抽象的政治口號,如「民主法治反擊專制」(姚松炎)、「香港人心不死」(區諾軒)、「反DQ抗專權」(范國威)。選舉工程來到尾聲,事實證明DQ事件並未能發酵成為促發投票的靈藥,大多數的香港人把生活重心仍是放在「穩定發展、公平法治」的主旋律上。非建制在選戰中主打「DQ因素」,既顯得落伍,也顯得投機,這是讓選民失望的第二個原因。

「一切為選舉」的貪婪本性,是讓選民對非建制越來越失望的理由之三!「議席行先,義氣放兩邊」是反對派在補選中告訴選民的一個真相。一邊強調「政治倫理」,一邊卻又破壞政治倫理,讓姚松炎逼走了扎根西九數十年的馮檢基;讓范國威頂替本屬於本土派「青年新政」的出選權。如果再回想一下2016年初的新界東補選,當時湯家驊請辭,非建制打出「政治倫理」的神主牌,捧出了公民黨楊岳橋,但到了馮檢基、張秀賢、劉穎匡身上,為何就亂了倫理,直接架空?一句話概括:「龍門任搬」的假民主而已。選戰在前,利之所在,迫使部分非建制政治人物露出難看的吃相,也折射出他們對選民的不尊重。

選舉工程來到尾聲,如果還想用傳統的選舉思維去看這一場選戰,那會認定,在反對派與建制派的六四比例得票率之下,三個地方直選選區將全由這些自命「民主」的人所收割。但事實確實如此嗎?3月11日投票日,全港選民應該思考如何用手中的一票,去決定香港的未來。未來兩年要繼續拉布鬥爭,遠離民主?還是集中力量建設社會,發展經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