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一般來說,女人都不喜歡政治,但是,到了今日,女人從政愈來愈多,職位也愈爬愈高,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而且是民選的。
這本來是男女平等的一個訊號,在文化上,也可以說是性別顛覆的大躍進,或對男性沙文主義的反叛,值得慶幸。然而,巾幗旋風經歷過激流沖洗後,卻陸續被捲倒,那不僅僅是下台,而是下獄!
繼前烏克蘭美女總理季莫申科、泰國女總理英拉任期未滿被迫下台,並最終被判入獄後,最新的例子是前韓國女總統朴槿惠,她的刑期更高達二十四年!日前見她被送院治療慢性背痛時,滿臉憔悴,令人唏噓!這對一個在競選期間,以「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為標榜的女人來說,何其諷刺!
我在二零零一年曾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南亞女領袖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民選女領袖撫慰了國民受傷的心靈,卻救不了國家。時至今日,女領袖們不但救不了國家,甚至救不了自己。
自二零零七年巴基斯坦前女總理在再度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亞洲女領袖們的從政之路看似前途似錦,實則荊棘途滿。上述幾位女領袖都涉及「寡頭政治」,無論是涉及家族利益的,如季莫申科和英拉,還是遭支持者連累的,如朴槿惠。
朴槿惠判刑後,我不僅一次在各朋友群組中聽到有人為她「抱屈」或發出感慨︰一個「三無女人」已權居國家領導人,有必要這麼貪嗎?加上韓國前總統以悲劇收場的「傳統」,更令局外人對朴槿惠多了一份「同情」。
這是從人性本善的角度去思考,但很多時是人在其位,往往身不由己。龐大的競選經費從何而來?選上了要不要回饋支持者?即使自己清廉,卻無法保證身邊的人另有所圖。令朴槿惠入罪的一個很明顯的證據是,她受親信崔順實連累。
即便聖母般的緬甸昂山素姬,挾着強大的國內和國際民意上台,也因為處理少數民族羅興亞不如人意,曾經把她捧上天的西方媒體已筆鋒逆轉,母校牛津大學甚至罔顧歷史地將其畫像從公共展示區撤下......
各國政治情勢詭異複雜,外人難以置喙,但是,從近年多位民選女領袖中途落馬的經歷,反映政壇這趟渾水不易混,女人尤然。溫柔助其上台,但站上台上,溫柔卻成為軟弱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