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花園裡的新生命

2018-05-10

伍呆呆

我剛從石屎森林的城市裡搬到真正的森林公園的山腳下居住的時候,到家來拜訪的鳥類頗多。彼時屋內懸掛的綠蘿蔓藤上、花園裡的稍顯隱蔽的樹叢中,到處都是牠們的遊樂場,甚至臥室的床鋪上也曾是鳥兒們開會的地方。以至於我嫌牠們聒噪,只歡迎來玩耍,堅決不允許在家築巢。

後來搬進山裡居住的人逐漸地多了,整日裡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比鳥兒叫得還要呱噪。鳥兒來得也相應地少了。恍惚有好幾年聽不到鳥兒們的鳴叫,反而心下悵然,像失去了什麼一般。

今年清明前從外地回來,到家放下行李,照舊到花園巡視一圈,循着桂花的幽香,一眼便看見了築在桂花樹上的鳥巢。心下不免一驚,又一喜。湊上前去一看,精緻小巧的鳥巢裡,靜靜地躺着兩隻暗紅花紋的鳥蛋。拍了照放到朋友圈,引發一片驚嘆,眼尖的朋友立刻認了出來,告知是紅耳鵯的蛋,此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一查資料,原來紅耳鵯還偏愛素食,於是好感頓生,便小心地保護起來,到花園澆水也是小心翼翼地,只敢在大鳥出外覓食的時候偷偷地跑去觀察。

不幾日,鳥蛋又多了一枚,大鳥留在窩裡孵化的時間延長了,也就引起了我家狗寶的注意,花園裡便經常上演「鳥飛狗跳」的劇目,大鳥常常被狗寶從花園追得飛進屋內,滿屋盤旋後又飛出去......如此也不耽誤小鳥兒們在半個月後破殼而出,每天在窩裡伸長肉呼呼的脖子,張着大嘴吱吱地叫着等大鳥哺育。有時候人走過去惡作劇地伸出手指,也會被牠們當做大鳥餵食啄上兩口,這樣的新生命讓人心裡不由得柔軟起來。

如此又是半個月,鳥兒們的羽翼漸豐,在大鳥的引導下開始撲騰着學習飛翔,跌跌撞撞幾日,終是硬了翅膀,飛出花園,飛向對面的山林去了。

後來到美國去旅遊,朋友開車帶着我們到加爾維斯頓島遊玩。島上藍天如洗,海鳥不畏遊人,成群結隊地,或自顧自地,或圍着遊人自在翻飛。在名為八英里的大面積濕地上,大雁、白鷺、紅嘴長腿的不知名的鳥兒時而圍着我們盤旋,時而停在草叢中悠閒地覓食,時而停在民居的房頂上,或大大方方地在路邊的水潭中優雅地洗澡......在牠們眼中,舉着相機或者手機頻頻拍照的我們和牠們的同類無甚區別吧。

從美國回來,花園裡又有了一份驚喜,已經開得清香撲鼻的金銀花藤裡,多了新築的鳥巢和三枚紅耳鵯鳥蛋。紅耳鵯似乎把我的小花園當做了牠們的繁殖基地,連好動的狗寶都適應了每天在花園裡往返撲騰的鳥兒們,總是靜靜觀望,懶得理睬。

不知道在花香中哺育下一代的紅耳鵯們算不算海德格爾名言所說的「詩意地棲居」?至少,牠們一再選擇的築巢所在,便是選擇了與人類的和睦相處。人類本是自然之子,應當擁有一個好的自然環境,與花草樹木、與飛鳥動物和諧共處,而這些年來持續不斷的全國性的開發熱潮乃至全球性的資源、能源的過度開採,讓人類與自然愈來愈不和諧,離「詩意的棲居」愈來愈遠。

也許只有到了鳥兒可以隨心所欲地和人類做鄰居的時候,人類才可能真正「詩意地棲居」,而到了那時候,人類本身就是自然地詩意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