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永臣)香港青年對國家認同感逐漸上揚。學友社昨日發表「中學生看內地與香港關係」的意見調查,反映逾六成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同時是中國人及香港人,比去年上升3.5個百分點,另有逾三成學生表示願意到內地升學、工作或創業,惟有逾半受訪學生未曾參加過任何到內地的交流團。有教育界人士認為,要加強學生對祖國的連繫和親切感,首先是要學生明白祖國發展對自己的切身關係。學友社建議政府增加資源,以支援學校舉行更多交流團,讓學生可更深入認識祖國。
是次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進行,共有15間中學參與,收回1,326份有效問卷。問題主要涵蓋四方面,包括中學生對內地與香港關係的理解,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看法,以及有關中學生參與交流團的成效。
60.5%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同時具有中國人及香港人的身份,比去年同樣調查上升3.5個百分點,另有32.9%受訪學生認為「我是香港人」,但比率較去年度下降4.3個百分點,反映部分學生雖較傾向認同香港人身份,但亦開始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46.7%認同交流助識國情
與內地交流方面,51.5%受訪學生未曾參加過任何到內地的交流團,至於過去3年曾參與內地交流團的受訪學生中,46.7%人認同交流團有助加強他們對國情的了解,40.8%同意交流團有助他們持開放態度,改變對內地的觀感。另外,逾三成學生表示願意往內地升學進修(32.5%)、創業(34.6%)及工作(31.9%),反映學生對內地仍有一定距離感。
學友社建議增基本法教育
雖然上述數字帶出積極訊息,但調查同時反映了一些憂慮。其中,42.6%受訪學生認為香港與內地不需加強交流和融合,但亦不需刻意保持距離,另有24%學生對兩地融合表示須保持一定距離。調查亦提到高達兩三成的受訪學生表示不認識「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相關描述。
學友社表示,是次調查反映學生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認識不足,建議政府加強相關教育,讓學生對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有更全面認識。學友社統籌主任方富正指出:「我們見到(內地交流團)資源都非常豐富,但仍然有這麼多人沒有到內地交流,政府需要研究資源是否足夠分配。」
他建議政府應讓更多學生參與內地交流團,又認為可在設計交流活動時加入更多與當地民眾互動及生活體驗的項目。
張民炳:了解機遇減距離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不少同學對內地仍有距離感,是源於學生對內地缺乏認識,未掌握清楚內地最新的發展。他坦言:「不要說學生對國家缺乏認識,甚至連教他們的老師都未必認識。」
他指出,要加強學生對祖國的連繫和親切感,首先是要學生明白祖國發展對自己的切身關係。
他又說,若學生能親身到內地,如「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了解國家發展為香港所帶來的巨大機遇,自然就可減少對內地的距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