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傑 軍事評論員
前不久,兩艘055新型導彈驅逐艦在大連造船廠同時下水。兩岸三地民眾在紛紛熱議該新型戰艦優異的戰技術指標和突出的作戰能力,也十分關注它們的命名,甚至有人建議以「台北」號來命名其中的第四艘055型導彈驅逐艦。
自2017年6月28日,中國第一艘055型導彈驅逐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以來,短短的半年時間內,該級第六艘055型導彈驅逐艦首個模塊也已成型。可以說,如今的中國海軍大中型艦艇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精益求精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海軍大型艦艇快速發展
055驅逐艦是目前中國海軍除航母之外的最大戰艦,也是海軍有史以來建造和即將服役的最大驅逐艦。該級艦不僅體積尺寸大,滿載排水量超過了1.3萬噸,而且綜合運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事實上也是當今世界各國驅逐艦中噸位最大的多用途戰艦(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雖然達到1.45萬噸,也曾被設計成多用途,但因其片面強調對陸攻擊而對防空、反艦與反導明顯忽略,目前已不能算是一級合格的多用途驅逐艦)。
當前,全球正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速躋身大型驅逐艦的設計與建造行列,除了美國、中國之外,像韓國、日本等國如今也都是名副其實擁有萬噸大型驅逐艦的國家;俄羅斯海軍在經濟仍不景氣、軍費依然較為短缺的情況下,也連連聲稱要推出多艘萬噸級大型驅逐艦。
各國爭相推出萬噸級驅逐艦
在世界各強國或大國海軍中,美國海軍可謂捷足先登,憑藉着充足的軍費和先進的技術,早就開始這方面的論證與研究,並於2008年2月簽署了14億美元的「朱姆沃爾特」級多用途驅逐艦的建造合同。2013年10月該級首製艦在馬里蘭州巴斯造船廠下水,2015年開始海試;2016年10月「朱姆沃爾特」號正式服役。
最初,美國海軍的確準備把「朱姆沃爾特」級艦打造成一款多用途導彈驅逐艦,既可防空、反艦、反潛,也可對陸攻擊。如按上述思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入役後即可實現全面的隱身,以及使用整合式的全電力推進系統,達成對艦上各部門電力合理分配與各系統的信息綜合,實現跨平台、跨領域、跨系統的協同作戰。
但其後由於設計思想和作戰理念極為模糊,長期片面地強調對陸打擊功能,且出現過分「依賴」艦上裝設的兩門AGS先進艦炮和MK-57垂直發射系統的狀況;再加上該炮的單發炮彈成本高達100萬美元,因此根本無法實現對重要陸地目標的有效打擊與完全覆蓋(儘管理論上兩門炮可在30分鐘內向185公里外發射360枚炮彈,但僅一次作戰行動的炮彈費用就高達3.6億美元以上,這點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難以承受)。
加之該艦基本上沒有設置像樣的防空、反艦和反潛武器,以及與之配套的AN/SOY-3X頻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被大為簡化,所以最終該艦就成為了一個「四六不靠」、代價高昂(每艘造價43億美元),卻只能依賴發射巡航導彈來作戰的「高科技」試驗艦。
實際上,韓國在發展大驅方面也起步較早。早在2008年12月即服役了滿載排水量超過萬噸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不過,當時世界各國對此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應該說,在055驅逐艦未入役之前,「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由於達到1.12萬噸,擁有128單元垂直發射系統而雄踞所有萬噸多用途驅逐艦之冠。
因此,韓國很是「炫耀一番」:其中,包括80單元MK41和48單元K-VLS垂直發射系統,前者主要用來發射「標準-2」Block3B艦空導彈,後者則用來發射32枚「玄武」3C巡航導彈和16枚「紅鯊」反潛導彈;此外,艦上還有4座四聯裝「海星」反艦導彈、1門127毫米主炮和2座三聯裝「青鯊」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外加2架「山貓」反潛直升機等。
由此可見,配備「宙斯盾」71型戰鬥系統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在武器配置上集防空、反艦、反潛乃至對陸攻擊於一身,稱得上是一款具有多種打擊與防禦手段的多用途萬噸級大型驅逐艦。但是,在各國萬噸大驅中,韓國「世宗大王」已是最老的一款,很多方面存在結構性問題,已逐漸與現代海戰要求有所差距。 (未完,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