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暉
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日前表示,原定6月與兩位公會成員到北京大學,向學生提供一個法律課程及出席結業儀式,但獲邀請信後兩日,收到通知叫他們不要出席,亦無交代原因。負責籌辦有關課程的北大法學院教授強世功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今年沒有舉辦畢業典禮,不存在拒絕戴啟思等人到北京。
結合雙方說法,不難理解整件事,只是溝通上的誤解。強世功指出,以往的畢業典禮,偶爾有邀請官方背景的人士出席,但學校要求所有課程的畢業典禮形式簡單和學術化,因此今年決定取消畢業典禮。實情是北大向戴啟思發出邀請信之後,又告知對方毋須出席畢業典禮。
強世功更表示,過去8年北大與大律師公會合作開辦普通法、公法和國際仲裁碩士課程,有助推動兩地法律交流,但公會上星期致函北大法學院提出終止合作,他對公會在沒有溝通前就作決定,感到奇怪和遺憾。
據戴啟思所言,是「北大職員致電表示他不能前往」,因此就去信北大表示公會暫停課程。這個「不能前往」,其實是強世功所指的「毋須出席」,戴啟思卻解讀為「被拒絕出席」,是否有人想得太多了?北大與大律師公會合辦的課程,推動內地與本港的法律交流,獲得基本法委員會、港澳辦、中聯辦、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司法部等有關機構支持,被形容為「在『一國兩制』下探索並推動內地和香港法律合作與互動的典範」。大律師公會近年與內地關係一直良好,石永泰、譚允芝、林定國等人擔任主席年代,每年都會訪京。
以往大律師公會與北大、內地合作暢順,若因為一個電話、一次行程安排的改變就叫停合辦的課程,未免太草率。為何以往大律師公會可與內地保持良好合作,如今卻出現波折,大律師公會是高度專業機構,與北大的合作是學術合作,希望大律師公會講出事實真相,而非以一面之詞,讓外界產生太多的揣測,令學術合作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