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發表講話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區政府將與發改委、國務院港澳辦和其他相關部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商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事宜,研究具體工作重點。國家為香港在「一帶一路」沿線搭建發展大舞台,有利於港商佔據有利位置,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園建設和旅遊業發展,把握好這一黃金投資機遇。
5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的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香港特區政府近期也做了大量工作,與內地簽署協議,聚焦金融與投資、基礎設施與航運服務、經貿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對接合作與爭議解決服務等。
阿拉伯興建新城市 港商宜着先機
過去,香港商人前往外地投資,往往都是單打獨鬥,自己摸索。由於不了解投資地的法律、風土人情、市場特點、匯率風險、人脈情況,很容易遭遇損失。今後,有國家和特區政府開路,夥同中國內地企業一同「出海」,有專家提供意見,對外投資的道路將會平坦得多。
東南亞國家,港商比較熟悉且已起步。目前港商前往越南和泰國投資多、業績好。馬來西亞因為政府領導人變更,出現新班子推翻原政府決策的現象,投資者需再觀察一段時間。
為了配合國家政策,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將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新興市場,港商應及早部署,佔據有利陣地。阿拉伯國家勞動力非常充足,他們已經聯合在一起,互相支持,將環繞紅海和波斯灣建立新城市,發展類似深圳特區式的工業園。
沙特、科威特、阿聯酋有豐厚的石油收入,國民都獲得可觀的生活津貼,但他們發現了兩個遠憂:一是因為地球暖化效應和大氣污染問題,十年之後石油可能被新興能源所取代,他們的石油收入可能會受到巨大衝擊;二是不少阿拉伯國家近年都出現表面因經濟危機而引發「阿拉伯之春」動亂,一個又一個阿拉伯國家受到了衝擊,積累的財富受到損失。
阿拉伯國家決定組織起來,大力發展製造業,創造就業,創造新財富。他們看中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和中國簽訂了協議,讓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類似深圳特區式的工業園區,未來將與中國建立每年6,000億美元的貿易關係。這是一個大計劃,港商應早着先機,在紅海和波斯灣的新興大城市,建設酒店和度假屋,迎接旅遊業高峰的到來。
中國內地已開闢100條國際航線飛往阿拉伯國家和非洲,特區政府也應該推動香港的航空公司,增加飛往中東、東非和西非的航線,提升航空業的競爭力,鞏固客源。深圳和廣州正大力發展相關航線,如果香港不奮起直追,將來港人要飛中東和非洲,很可能就要前往廣州和深圳乘搭飛機了。
非洲也是一個新興發展地。2016年中國在非洲興建了5,700公里的鐵路、4,300公里的公路、100個工業園區,聘用了數以萬計的非洲工人。中國在東非和西非都興建了深水貨櫃碼頭,為非洲的產品出口創造了良好條件。2014年,中國和非洲的貿易額達到了2,200億美元,5年之後的2019年,將達到了6,000億美元。
培養「本地通」 助港開拓市場
當然,阿拉伯和非洲國家的管理方法,和內地、香港不一樣。在這方面,中資企業已經積累了近10年的經驗,香港的商會可以組織考察團,借鏡中資企業的管理經驗,並且物色一些當地的「本地通」,為港商開闢新興市場服務。
中國內地每年培養幾萬名的非洲留學生和職工,當中不少人正是開拓當地市場必不可少的翻譯和行政管理人才。香港的大學也應該積極撥出一定的留學生名額,培訓阿拉伯和非洲國家的學生,作為香港開拓這些市場的橋樑和中介。
期待特區政府做好統籌協調,有計劃有組織安排港商和內地企業攜手出海,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在阿拉伯和非洲等新興國家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