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不斷一唱一和,唱好美國經濟,描衰中國經濟,「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中國經濟都在衰退、很糟糕」,「而美國是世界上最火熱的經濟體」。但是,統計數字則表明中國經濟總體「穩步向好」,而美國則「貿易逆差大幅增長」。對於特朗普發難挑起的這場中美貿易戰,美國不少經濟專家一開始就認為兩敗俱傷沒有贏家,有些還引用中國的俗語「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確實,這會兒,特朗普可謂未見其利先「自傷八百」。
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字顯示,美國7月的進出口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為722億美元,比6月增長6.3%;其中,商品總出口量下降1.7%至1,400億美元。雖然汽車在上月的出口量增加,但農產品、飼料和飲料等商品的出口量下跌了6.7%。同時,資本和消費品出口也有所減少。路透社稱,美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有可能受貿易戰所拖累。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就以減少貿易逆差為施政重點,並且通過接連對多國加徵關稅,在全球挑起貿易戰來達到目的。但是,事與願違。其一,美國加關稅,美國商品也必然成為其他國家的報復對象。你加我也加,必然減少雙邊貿易。其二,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美元走強,影響到出口。其三,全球經濟受到周期影響本已有放緩趨勢,再加上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難免不加快收縮步伐。所以,不少經濟學家都預計美國不但未來數月的出口增長會放緩,而且連帶影響GDP增長。
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美第二季GDP增長略為向上修訂至4.2%,為2014年第三季以來最勁;但是,個人消費增長則遜預期,反映汽車、耐用品等消費開支下調。學者預計,在貿易戰的影響下,美國全年經濟增長料僅增長2.9%。他們警告前景存在風險,最大威脅是特朗普政府的各種關稅,若貿易戰持續擴大,將波及汽車業。同時,隨着借貸成本上升,使得減稅和增加開支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減退。
有趣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擬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的聽證會結束。超過300位企業界人士、行業協會代表、專家學者和律師等在為期6天的聽證會上作證,95%的發言者反對美國政府採取加稅措施,美企業代表在聽證會上全數投反對票。會上的主流聲音表明,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將大於收益,加稅不利於美國。
於是,特朗普8月29日傍晚5點23分突然發出推特及白宮突然發出聲明,稱美中貿易爭端和其它分歧,會在「特朗普總統與中國偉大的習近平主席之間及時解決。他們的關係和聯繫依然非常強勁」。也許,這並不是因為聽證會上多數人的反對聲音,而是特朗普更看清了中國綜合實力和打貿易戰的耐力。
筆者相信,特朗普已經知道中國不是「好捏的軟柿子」,過去對付日本的招數沒有用,用對付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霸凌」方式也不會奏效。事實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和全世界做生意,不會過度依賴美國市場。況且,中美經過長期形成的經濟互補關係,美國倒是離不開「中國製造」。未來5年,中國每年對非洲出口的金額將達5,000億美元,非洲將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筆者堅信,特朗普的「欺凌政策」,阻擋不了中國的經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