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央美術學院(央美)副院長,到中國美術館館長,再帶着新使命回到央美就任院長,范迪安在每一任上都做出了自己的創新和態度,為美術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時值國慶,他率央美藝術家團隊來港,與香港青少年共同采風寫生,描繪香港的城市風貌和文化特色,也刻畫香港的精氣神。他盛讚港青熱愛藝術的態度,表態央美願意今後多支持香港青少年的藝術發展。■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為響應「香港牽動我的心」主題美術作品創作活動,范迪安日前專程率十五位藝術家團隊來港,兵分三路分別於中環碼頭、香港中文大學、太平山頂、昂船洲軍營、蘭桂坊等二十個各具特色的景點進行一連五日的采風寫生,為將於12月17日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明年1月2日至10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的展覽做好準備。
寫生摩天輪刻畫港面貌
范迪安稱自己已多年沒來過香港,對香港的印象還停留於過往的經驗,而這次來港采風寫生則是在一個新的形式和背景下進行,也是受到了「香港牽動我的心」這個重要主題的感召。他說:「內地和香港的美術交流從不間斷,開會時藝術家們都很興奮,期待在過往的公務和旅行之外,會有一次與別不同的香港之行,更深入地感受香港,更直接地描繪香港,也更有創作意識地表現香港。」
據范迪安介紹,寫生活動日程的計劃安排別具心思,側重於三個方面:一是體現香港一個多世紀以來積澱的人文歷史,二是選擇適合以油畫表現的都市繁華景象,三是描繪香港街區和小巷豐富的日常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將『香港牽動我的心』的感情通過繪畫表達出來,寫生時通常要面對景色四至六個小時,一層層地看進去,找到最好的光線、輪廓和色調,用畫筆去觸摸香港,刻畫出香港的精氣神。金秋十月,東方明珠浪漫依舊,穩定繁榮發展。香港這個大都市具有濃郁的國際氛圍,高樓大廈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處處生機勃勃。」首日他在中環碼頭選定了摩天輪作為寫生對象,「摩天輪是香港的地標式建築之一,周邊是林立的高樓大廈,是香港繁華的城市景觀,也能夠代表香港的面貌。」他說。
讚港青愛藝術愛香港
在「香港牽動我的心」主題美術作品創作活動的啟動禮之後,央美藝術家團隊即帶領三十名香港青年學生啟程寫生。范迪安表示,藝術家每人帶着兩三名學生,邊畫邊指導,自己從活動中感受到了青年學生和志願者們對香港和藝術的熱愛之情,對見到這些香港未來的藝術人才而感到欣慰,而央美也願意今後多支持香港青少年的藝術發展。
今年恰逢央美一百周年華誕,范迪安稱,習近平總書記在寫給央美八位老教授們的回信中特別提到「加強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通過美育,可以培養青年美好的心靈,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而這次我們與香港青年學生在一起,意義遠遠超過了寫生本身,既是一種主題創作,也是對習總書記所提出的要求的實踐。」
視美術館為終身美育課堂
范迪安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他在央美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後調任中國美術館館長,近九年的任期內策劃過多次大型主題藝術展覽。他認為,自主策劃展覽,便可以選擇最好的藝術家和作品,關鍵是可以確定主題,使觀眾欣賞畫作的同時思考主題的意義。「我一向認為,社會美育非常重要,正好可以彌補學校美育的短板。我將美術館視作終身美育的課堂,開展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動,通過展覽和講座使各個群體都有機會欣賞藝術,更好地發揮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四年前,范迪安帶着「出人才,出作品」的兩大任務回歸央美。他表示,央美百年歷史,學科結構最大最全,作為院長的自己責任重大,要多培養人才適應社會需求,以藝術服務社會和人民;另一方面,央美是美術創作的「國家隊」,幾百位教授、副教授,更要多畫出有技術、有思想的精品佳作。同時,當院長要眼觀全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他自認沒有門派之見,對團結藝術家隊伍更具裨益。
曾任美術館館長的經驗,使他意識到「藝術是要為最大多數人服務」,「不能孤芳自賞,而是要面向社會。」他為央美陸續策劃了多場藝術展覽,又將短短幾日的畢業作品展轉變成為「畢業季」,將畢業時分的校園打造成一個大型美術館,幾千甚至上萬件作品同時面向公眾展出,「這既將學生的作品轉化成為公眾欣賞藝術的資源,又為學生畢業後的發展作好準備,每幅畫下面都有二維碼,觀眾可以將反饋傳達給學生,或者直接收藏作品。」
冀科技和藝術更好結合
作為央美院長,范迪安認為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優勢在於四個方面:一是條件位於世界前列,校園面積大,電腦設備和實驗室齊全;二是生源豐富,他舉例說,今年央美招生八百三十名,是從四萬一千名考生中選拔出來的,平均五十個選一個,保證了美術專業學生的質素;三是中國很多頂尖的畫家都在學校擔任教授,從而保證了美術教育師資的高水平;同時,中國在國際上的藝術交流活動也愈來愈頻繁。
但他也提到,現時美術教育的專業劃分還是太細緻,而其實不同學科的跨界營養對創作發展有益,過早專精於某一學科實際上限制了發展。「另外,新的專業和學科還要抓緊建設,隨着新科技的發展,新的材料、媒介和人工智能的出現,科技和藝術如何更好地結合,這個課題在現今的美術教育中還不夠,但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當有一天人工智能都會畫畫了,我們應該怎麼辦?或者機器人的外觀是否有更多樣的設計?」
原來去年年底,央美已經舉辦了首屆「EAST-科技藝術季」,邀請來自英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荷蘭以及港澳地區的頂尖大學、藝術院校、藝術機構、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通過兩個頂級學術會議、三個國際工作坊、系列重磅跨界講座,展開一場頭腦風暴,探討技術與創造的關係,既包含豐富深刻的理論探討,又引入直接的產業實踐交流。范迪安透露,今年11月央美將舉行國際美術教育大會,邀請世界各地美院院長、教授以及知名設計師、建築師等齊聚,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