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七嘴八舌:「北漂」的演變

2018-11-26

小臻

以往聽見「北漂」就意會到是中國各省市青年到首都北京尋求實現夢想機會的人,給人生活飄忽不定的感覺。近期聽到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用「北漂」來形容在高雄缺乏就業機會,必須離開家鄉北上到台北市找工作的年輕人。「北漂」一詞已嫁接到台灣了,所以如今「北漂」已經由一個動詞改變成代名詞。香港人也將由內地到香港工作的也叫「北漂」,「北漂」向南移動絕非只為求生存,而是求更好的發展。

高雄的「北漂」青年是悲情的,因為呆在高雄一天天窮下去,台北2018年的平均薪資為40,855台幣,高雄為33,338台幣比桃竹苗、雲林、台東、台南還低。高雄「北漂」說,若環境好、薪資高根本沒人想離家出走,許多朋友確實因為家鄉工作薪水只有2、3萬元而離開,是求生活。

漂是否一定悲情?那要看時代和處境了,古代華人被迫漂洋過海求生當然是悲慘 ,如今華人自由自在帶上金錢漂洋過海是追求更時尚生活環境享受或留學,那是幸福!

十多廿年前中國的青年「北漂」是要吃苦,但不是因為無法在家鄉生存,而是為更好職業才漂到機會多的北京。影視圈「北漂」特多,就像影后周迅、柳岩及剛在台灣金馬獎奪得最佳劇情長片的《大象席地而坐》的中國青年導演胡波,他的「北漂」生涯也很悲情,不過他還是成功了。可惜他輸給自己的性格。

胡波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心懷電影夢,選擇做「北漂」,他考北京電影學院屢次受挫,考了好幾年終於考進北影導演系,他對電影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因此也不為老師和同學理解,導師叫他拍商業類型片,他十分反感。畢業後幾次籌劃自己的電影,都因為無人賞識、資金不足而胎死腹中。商業片和恐怖片請他執導都被他拒絕了。失意電影,他轉向寫作,先後出版兩本書,《牛蛙》和《大裂》受到業界的好評,但微薄的稿費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2016年讓胡波看到了電影夢想實現的曙光,他拿《大象席地而坐》的劇本參加了FIRST青年影展的創投會,被著名導演王小帥的妻子劉璇賞識,雙方很快簽約,成功拿下投資,影片拍完了,胡波把電影剪輯為四個小時,遭到了出品方抗拒,認為這樣的長度是反市場,並建議胡波把長度縮減到兩個小時之內,但他僅僅刪減了十分鐘。面對挫敗感,生活窮困,女朋友跑了,形成對生命的絕望,在2017年10月他用一根繩子自縊,告別了這個世界。

胡波的老師高一天協助搞後期製作,最終《大象席地而坐》以片長多達約4小時上映,意外地受到評審專業的肯定,於胡波自殺後四個月,影片參加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斬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近日獲金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胡波已不可能親自去接受這些榮譽,很可惜﹗他的同學認為胡波超乎常人的執拗也是悲劇發生的導火線,如果忍耐一下,他的人生會完全不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