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香港的第三機遇

2018-11-29

呂書練

前文提到改革開放政策給香港帶來第二次機會,這其實也是我去年幫香港工商管理研究社專書《紫荊四十》訪問一系列工業家和財經名人得到的印象。

因為這些工業家們無論是繼承家族生意,還是自己創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開放政策,跳出香港這個小市場,在更廣大的天地馳騁,令業務有了新的轉機。

他們也是所屬行業的「改革開放先鋒」。比如今年近八旬的林順忠先生曾是南順集團首任董事總經理,他不但為這間來自新加坡的食品兼清潔劑公司成功打造了多個食品油品牌,自己出來創業後,更建議由五豐行牽頭,夥拍馬來西亞郭鶴年旗下公司在深圳赤灣投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新型精煉食用油廠──南海油脂,並協助打造目前在內地暢銷的食品油品牌如「金龍魚」和「福臨門」。

該會另一位前主席鄭正訓既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公職王」,也是基本法草委,更是淘大食品的後人。學貫東西的他早在一九九八年已大聲呼籲政府要扶植工業,並親自在報章撰文《扶植工業勝過派綜援》及《除了高科技、還有低成本》等,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香港經濟發展的困境和政策盲點;也呼籲政府不要抱舊殖民地管治思維,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反映工業家的識見和遠見。

曾任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的莊成鑫先生可說是見證香港紡織業式微的工業家,十七歲已創業的他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將毛衫廠北移,在東莞設生產線,後來更以合資、合股、參股等形式將業務擴大到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他在訪問中也承認,借助中外合資的政策東風,擴大了生產規模,自己也目睹祖國從經濟封閉走向開放並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其他多位受訪工業家包括現任職業訓練局主席鍾志平博士(也是此次港澳訪問團成員之一)、羅友禮(現任維他奶國際主席)、羅富昌(有「中國罐王」之稱)和「塑膠皇后」張崔賢愛等,也都是最早把握改革開放商機的工業家。

四十年後的今日,香港經濟再次遇到瓶頸,雖然互聯網帶來新經濟商機,但在近半世紀的炒樓炒股思維主導下,本土空間已有限。可幸,中央政府在深化改革中提出更大膽的設想─「粵港澳大灣區」,這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同樣沒有國際先例。那麼,香港人如何把握這「第三次機遇」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