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尋夢園】日漸消減的農村特色

2019-04-29

昂膛山人

本山人是香港居民,童年時曾在坑口區的農村生活了一段時期。跟隨村中兄弟在山間放牛,在禾田旁的小溪游泳捉小魚等,所以對香港的農村生活,也算是曾有親身的體驗。

後來,更開始研究族譜和有關文件,其間發現這些文獻均相當注重「薪火」,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其實,大約在一百年之前,火柴和打火機等在農村並不普及,一般農村均非常注重在「祠堂」中,小心地保留了一點火種:例如油燈,即是放在一碟生油中燃燒,永遠保持這一點的「燈火」,甚至在整盤油燈之外,再謹慎地以一具大型的玻璃器皿,小心地保護這一點「燈火」,以便其他村民前來借火或取火。

假如那點燈火突然熄滅,唯一辦法是以兩塊火石互相敲擊,發出火花,便馬上以那些易燃紙張,捲成圓筒形,讓火花把紙張燃點成火;或當那紙卷之端已燒紅時,再用口急吹之而生火,否則便要遠道去鄰村借火了。

目前,使用電力已非常普及,只要一按電掣,不但有光,更可以煮食,又可以歎冷氣,當然不可同日而語﹗這是時代的進步,但大約在八十多年前,一點火是這麼難求的,這一丁點兒歷史,希望時下青少年,千萬不可當之為笑話。

今天各位所能看見的村屋,幾乎百分之九十均已採用了西班牙別墅式的設計樓高三層,但八十多年前的村屋,除了是大富大貴人家之外,如沙田的曾大屋,原來只是一家人居住的,目前「丁屋」面積只限七百平方呎之內,是港英時代的「傑作」。過去的村屋沒有高度和面積的限制。當然,大部分村民的經濟能力也不會太好,所以,八十多年前的村屋,不但一般面積比較小,大部分村屋與屋前後之間的距離,即巷口的闊度也只是三呎左右。原來這是故意如此的,甚至一村之前的第一排村屋,也會在屋前三呎左右加建一堵石牆,目的是防止強盜可以合數人之力,用一條粗木將屋門撞開而進屋搶劫,所以,村民將村屋建在一條三呎闊的窄巷中,賊人便無技可施了。村民又把窗口收窄,其闊度不能容許一個成年人穿過,目的是怕賊人毀窗而入屋。有些村屋也會在大門之上加開一個小窗口,如此一來,賊人在打開門時,村民可將滾水淋下,令賊人燙傷而離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