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香港醫療水平在亞洲以至國際,一向都備受好評,現時亦有不少外地人士來港接受醫療服務,故醫療產業絕對是香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更可帶動周邊的服務行業,長遠有助香港經濟發展。我認為政府應汲取今次經驗,研究是否另行推出合適私家醫院發展的醫療用地,並在再推出前,向不同的持份者諮詢,集思廣益,確保用地真能派上用場,以免醫療產業的發展淪為紙上談兵。
特首曾蔭權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明會大力推動六大優勢產業發展,而其中一項重點項目,便是醫療產業。由於發展醫療產業,提供適合興建醫院的土地是關鍵之一,故政府去年底推出四幅分別位於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及大嶼山的土地發展私家醫院,本來是觸及了問題的核心。問題就在於政府提出的地點,是否切合業界的期望或需求。
醫院地皮位置最重要
其實不少業界人士都指出,私家醫院所在位置是否方便,對能否吸引私院開設,是相當重要的。原因是私院對象主要是中產人士,如位置偏僻,難以保證客源。像今次推出的四幅醫療用地中的大嶼山東涌用地,便被業界批評為極不方便,而且位置更於擬建的公立醫院旁邊,當局至今又未有好好釐清兩者角色,自不免令私家醫院對該選址卻步。
對於私家醫院而言,其中一個重要賣點,往往是能否與名醫掛u。但大部分名醫的診所都在市區開業,正如業界人士所言,「醫生每次巡房,來回要兩小時車程,哪個醫生肯轉介病人去大嶼山搵自己笨?」且不要說名醫,就是一般西醫都未必願意長途跋涉去應診。如果缺乏足夠的醫生支持,則該私院的吸引力便會大減,中產人士固然不願入住,對外地病人的吸引力同樣大減。
而四幅私家醫院用地中,業界本來唯一較感興趣的是位於黃竹坑的地皮。可是,最近養和醫院在花費了七百萬元研究建院可行性後,卻打退堂鼓,原因是該幅土地限制重重,不符成本效益。我認為這反映了有關方面在推出用地時,未有認真諮詢業界意見及小心規劃,以致出現目前的困局—有地無人要。
據養和醫院指出,該院心儀的黃竹坑地皮有幾大問題存在。首先是發展規模受到港島南線地底鐵路的限制。令本可發展五十米的高度,變成只剩十五米可建樓,醫院樓層「大縮水」,病床數目大減至三百張。其次是土地要配合港島南線發展,會分兩個階段先後「推出」,即醫院要分期興建,也就更添不少困難,因為不少設施,如手術室等,根本難以分期建造。
地皮限制大 影響投資意慾
更重要的是,由於地底有鐵路經過,會干擾部分精密儀器。例如鐵路沿線二十至三十米範圍內,不能放置磁力共振、放射治療等精密儀器,大大限制了醫院的設計,尤其是養和醫院是希望建造一間擁有尖端醫療科技的國際級醫院,不可能不設有大量精密儀器,上述的建院限制當然難以接受。
雖然政府表示港鐵曾就該段鐵路走線對未來醫院運作的影響進行評估,結論是配合適當的設計,鐵路與醫院的運作可以共存,亦有其他醫療集團表示有興趣。但養和醫院是本港數一數二的私營醫院,亦一直表示有意擴充服務,但現時卻率先表明放棄競投這幅市區醫療用地,我認為無論如何,對政府推動醫療產業,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事實上,香港醫療水平在亞洲以至國際,一向都備受好評,現時亦有不少外地人士來港接受醫療服務,故醫療產業絕對是香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更可帶動周邊的服務行業,長遠有助香港經濟發展。我認為政府應汲取今次經驗,研究是否另行推出合適私家醫院發展的醫療用地,並在再推出前,向不同的持份者諮詢,集思廣益,確保用地真能派上用場,以免醫療產業的發展淪為紙上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