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今次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在立法會順利通過,打破政制發展原地踏步五年之久僵局,並非如近日報章所渲染的是什麼「民主黨與中央談判」云云。因為這種說法,不符合中國單一制的憲制原則。而此番本港民主黨與中央是溝通協商的關係,並非談判關係。但是,在2012年政改方案討論過程中,中央與香港溫和反對派能夠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框架內坦誠溝通的過程和達成的成果,卻對未來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帶來正面的啟示作用。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最初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央解決台灣問題的構思,由於香港、澳門在兩岸統一前先後回歸,遂在港澳率先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也希望藉此對台灣起到垂範作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並最終達至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港做事,台在看」
正因如此,俗語云:「人做事,天在看。」兩岸三地的政治現實是「港做事,台在看」。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時,不要忘記台灣在旁看著,民族大義高於香港內部事務,任何舉措必須考慮到是把台灣拉近了還是推遠了。如果以此認知去看中央在政改討論中接納民主黨、普選聯的「區議會改良方案」,這樣善於妥協的大度大智,其實也是向台灣當局發出了正面的訊息,顯示大陸執政黨在未來兩岸談判中必然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因為國民黨馬英九政府上台執政兩年多來,在經濟議題的兩岸談判,如「三通直航」、陸客遊台、陸資登台,以至ECFA協議等等,經濟「肥肉」已吃得七七八八了;接下來,兩岸和平協議、兩岸軍事互信(包括導彈部署)協議、台灣「外交」生存空間界定,乃至兩岸和平統一等政治議題會陸續浮上水面,想避也避不了。屆時中央的取態如何?僵化還是務實?偏激還是理性?死板還是靈活?都是台灣當局所擔心的。但中央在香港政改討論對溫和反對派的豁達大度,無異給了台灣當局一顆「定心丸」。
毫不諱言,當初民主黨、普選聯講「全民直選區議會的立法會議席」,是有點概念上混淆,難怪建制派有人認為這是「變相直選」。但從「求大同,存大異」、謀求「共贏」的角度出發,作為「灰色地帶」,也可以作這樣解釋:「改良方案」從提名權、參選權到被選舉權,只限於區議會民選議員才有資格,可視為保留了區議會的功能組別屬性;從選舉權角度,則是沒有在其他功能組別投票的選民才可以參與,也和地區直選有別。結果中央繼將雙普選寫進《基本法》以及訂下時間表之後,再度仁至義盡,於可讓可不讓的情形下,高屋建瓴作出讓步,認同民主黨、普選聯的改良方案無違人大決定,令香港政制發展化解死結,使到香港的政治生態趨向和諧發展,無形中也是向日後對台灣現時與未來的執政當局展示了柔軟彈性姿態。
「求大同,存大異」可處理兩岸分歧
回想民主黨與中央突破自「六四事件」二十一年來「老死不相往來」格局開展接觸之初,「公社連」的激進勢力即時冷嘲熱諷,說是「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而民主黨高層也忐忑不安,怕與中央傾來傾去「食白果」,到頭來變成「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擔心終歸被「公社連」騎劫,沒有人異想天開中央對被渲染為「變相直選」的區議會改良方案會接受。結果卻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結出皆大歡喜的碩果!同樣道理,日後台海兩岸涉及政治議題的談判,中央在這次政改與溫和反對派溝通時「求大同,存大異」的取向,相信有助於化解兩岸現時被視為不可逾越的分歧!
其實,如果認真了解一下中共的歷史,就知道所謂「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的講法站不住腳。例如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共談判的結果是中共同意停止以暴力推翻國民政府,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蘇區」改為「邊區」,實行三民主義,一致抗日,這不是讓步嗎?
又如,中英談判香港問題,中共本身在大陸搞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同意「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這不是讓步嗎?
綜上所述加上此次政改突破,足證所謂「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論,是站不住腳的。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灣先是「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到「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自從中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對台方針後,台灣當局曾先後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國良制」等口號加以反制,後來一度還提出過短命的「兩國論」、「一邊一國」,直到「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國民黨上台執政回歸「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後,兩岸關係才獲得平穩較快的和平發展,實現「三通直航」、陸客登台,兩岸由軍事對峙到經濟融合,可謂「天翻地覆慨而慷」!最近「陳江會」在重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項協議,兩岸和平發展關係又豎立了新的里程碑!
北京完全值得信賴
時下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中美、中日、中歐的雙邊貿易在國際市場佔有舉足輕重地位;東盟也透過「十加一」、「十加三」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且台灣全靠對大陸的巨額出超才維持外貿順差;因此,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結合兩岸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特點,按照平等互惠原則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有助於兩岸形成更合理產業佈局,降低兩岸物流、人流和資金流成本,有助於兩岸實現優勢互補,有助於兩岸經濟與區域經濟相銜接,擴闊台灣經濟發展空間。ECFA格局形成,實現兩岸共贏局面,完全符合兩岸人民福祉。而從經濟融合到政治融合,實現中華民族大團圓,令孫中山先生當年「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崇高理想化為現實,炎黃子孫責無旁貸!
中央在這次香港政改中駕馭大局、理性務實的成熟表現,表明中央在未來台海兩岸談判中絕對是通情達理、善於妥協的,是完全值得信賴的談判對手,是一心一意為兩岸民眾謀福祉謀共贏的可靠合作者!台灣現時乃至未來的當局者都應該對之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