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莊
儘管「撐粵語」運動屬於偽命題,但卻也不可等閒視之。穗港兩地仍有一些人對國家憲法和政府政策缺乏了解,需要兩地政府加強工作,提高市民的認識。隨著粵港澳的融合,兩制互動,有利有弊,如何興利除弊,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今年11月,廣州將舉辦亞運會,全國來粵者眾,廣州市政協為此提出《關於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應增加普通話節目播出時段的建議》。廣州電視台共有九個頻道,一道普通話,一道英語,佔多數頻道和時段的仍是粵語。由此看來,市政協提出增加普通話節目,無可厚非。
增加法定語言節目不應被誤解
《憲法》第十九條第五款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又規定,「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新聞廣播電視事業」。粵語雖是重要方言,但在全國十四億人口中,操粵語者仍屬少數。要讓全國人民知道廣東省廣州市的情況,知道亞運會的比賽,最好的語言媒介仍是普通話。而廣州市中,外來人口中還是以操普通話者為主,廣州市人口中絕大多數也能聽懂普通話。因此,增加普通話節目於法有據,於人有益。
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區,推廣或增加法定語言節目,不會有太大的阻力,也不會被解讀為是廢除非法定語言的訊號。在中國歷史上,即使統一文字主張「書同文」的秦始皇,也沒有「語同音」的要求。南腔北調本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毛澤東的湖南腔、鄧小平的四川音,本不妨礙他們的溝通。倒是南方人到北方做官講學,如果只懂方言,不懂官話,麻煩不少。清末民初,此例不少,常引為笑談。北方人到南方做官講學,倒不一定要講方言,但懂方言卻有方便。汪洋說他到廣州要學粵語,誰敢廢除,道出其中之真諦。
粵語傳承傳統文化
筆者身為文人,聽粵語古詩文,可感其韻味,如以普通話朗誦,則覺失真。例如孫中山曾有一首七絕詩《革命歌》,詩云:「萬象陰霾打不開,紅羊劫運日相催。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詩中「開」、「催」、「來」皆屬上平聲「十灰」韻母,按照現在讀音,「催」的韻母是ui,仍屬「十灰」韻;但「開」、「來」的韻母是ai,用普通話念,就不押韻了,不如用粵語吟來好聽。目前內地正興起傳統文化的傳承運動,「推普」固然需要,但怎麼可能「廢粵」呢?
然而,香港、廣州兩地卻偏偏有媒體,也有少數人煽風點火,圖謀不軌,推波助瀾,興妖作祟,高調「粵語淪陷」,面臨「集體失憶」,在穗港發起「撐粵語」運動,也有些人跟著喧囂擾嚷。
提高市民對政策的認識
儘管「撐粵語」運動屬於偽命題,無中生有,但卻也不可等閒視之。理由是:(一)穗港兩地仍有一些人對國家憲法和政府政策缺乏了解,需要兩地政府加強工作,提高市民的認識,避免被少數搞風搞雨者所操弄。(二)隨著「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施,隨著粵港澳的融合,兩制之間的互動更見頻繁,「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的時代已經結束,兩制互動,有利有弊,如何興利除弊,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三)互聯網的作用不可低估,媒體的作用不容忽視,他們被利用來製造了「粵語垂危」的假象,發起了子虛烏有的「保衛粵語」運動。雖然他們在這場虛構的戰爭中失敗了,但仍會捲土重來。諸如「今日之穗,明日之港」的謠言,還會不斷製造出來。
造個人的謠,受害人可以以誹謗反擊;對造國家之謠、政府之謠、政策之謠,政府也應當研究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