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理
香港是「臥虎藏龍」及「人才輩出」的地方,而這些「龍、虎」或「人才」,卻又是十足的「良莠不齊」。若要找「典型例子」,其中之一就是「維園阿伯」與「維園阿哥」。這一分群方法,只是以成員中的多數人的年齡作表述。事實上,「維園阿伯」之中,也有少部分是壯年和青年人士;相比之下,「維園阿哥」則是以「憤青」為主,但也有一些「憤中」、「憤老」。簡言之,「維園阿伯」與「維園阿哥」的「二分法」,核心區別在於理念、立場、觀點、取態等方面。此則證明,《周易.繫辭上》所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後演化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
筆者認識一位「維園阿伯」,今年六十多歲了,但愛國愛港之情不減當年。這位余先生說,他之到維園論壇爭取發表意見,完全是自發的,不受任何人或任何團體的指使,他最初去參加是因為論壇組織者所邀請的嘉賓大多數是反對派人士,這些人信口雌黃,胡說八道,均以「反中亂港」為目的,令他大為不滿,覺得有必要去「講幾句」,「伸張正義」。余先生曾取得幾次發言機會,「一吐為快」。這種勇氣、能耐、追求公義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實在令人非常敬佩。
反觀「維園阿哥」,基本上可形容或歸併為「起哄派」一類,完全是「憤青」作風。這些人知識淺薄,大多缺乏禮貌,只懂得在正派嘉賓發言時起哄,以及在反派人物發言時鼓掌叫好。說句笑話,「維園阿哥」的表現和作風,倒也可以形容為「黑白分明」或「愛恨有別」,只可惜他們常常站在「黑」的一邊,扮演了反對派鷹犬或馬前卒的角色。「維園阿哥」自己是得到了「發洩」的機會,但究其結果,最終當然只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請想一想:反對派政客從中可大撈「政治油水」,但「維園阿哥」除了情緒發洩,還能得到什麼?奉勸一句:「維園阿哥」,醒醒吧!
近期網羅了一批憤青的「癲狗」幫前任幫主在一個私人飯局說,民建聯旗下的一些青年成員,在家庭或學校都「乖仔」,「聽教聽話」,斯斯文文,但他們「癲幫」的青年成員大多是「百厭仔」、喜歡「搞事」,性格「反叛」,絕對不願意「循規蹈矩」。「癲幫」前幫主的這些話,看來倒是「心裡話」,值得政壇人士參考。
無論從年齡層次或政治上考量,「維園阿伯」與「維園阿哥」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不過,看氣勢,「維園阿哥」可能是有組織、有部署的;「維園阿伯」則屬於「散兵游勇」。那麼,會不會有政團願意將他們組織起來,並給予支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