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建制派選舉戰略和政綱必須與時俱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1]     我要評論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面對普選來臨,建制派選舉戰略和政綱必須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發揮創造性,才能奪回話語權,扭轉目前直選中的「六四格局」,真正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體現時代性」是要站在時代的前列,適應政治現實的要求;「把握規律性」是要在香港政治生態和選舉遊戲規則發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遵循和掌握選舉制勝的規律;「發揮創造性」是要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的前提下進行論述創新形成新思維,這是與時俱進的最高境界。面對今、明兩年的四項選舉及未來十年的雙普選,建制派在回歸以來形成的「六四格局」面前並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可通過體現和發揮與時俱進的「三性」加以扭轉。

體現時代性

 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像一場洗牌,香港政治生態和選舉遊戲規則發生巨大改變,黨派的選舉戰略和策略也在加劇調整,所以建制派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面對客觀政治現實制定「體現時代性」的選舉戰略和政綱,而不是因循守舊、削足適履、抱殘守缺、故步自封。

 過去,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一般會佔優勢,而反對派在分區直選中佔優勢。例如2007年區議會選舉僅民建聯就取得117議席,但2008年立法會30個地區直選議席,反對派就取得19席,建制派只取得11席。其中,只有10名區議員的公民黨取得5席,僅有6名區議員的社民連取得3席。隨著香港進入普選時代,建制派與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直選中所得議席的不成比例,如果建制派不改變選舉戰略和政綱,情況會變得更加嚴重。

 過去區議會選舉,候選人靠的是在地區辛勤耕耘,靠的是服務居民的成績。而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一般會佔優勢,因為建制派在扎根社區、服務居民方面,比反對派投的資源多和下的工夫大。然而,政改方案通過,由民選區議員提名,由全港314萬名在其他功能界別沒有投票權的選民投票產生新增5名立法會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員,令區議會選舉的規則大變。關鍵在於兩點:一是區議會選舉會政治化;二是大選區有利於超級明星。另外2017年特首普選和2020年立法會普選帶來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選戰思維和方法若「一本通書睇到老」,必敗無疑。

 「體現時代性」在具體策略上,要求建制派無論是在構建話語權戰略和選戰口號,還是在加強整合與分進合擊方面,都要建基於政治現實和選舉遊戲規則的基礎。在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意識形態下,建制派應盡快構建完整和有效的話語權戰略和選戰口號,努力設置大多數香港市民認同的議題。比起功能界別選舉來,無論是「超級區議員」選舉還是分區直選,完整和有效的話語權戰略和選戰口號,是吸引選民最有效的武器。

 「體現時代性」在宏觀戰略上,建制派還必須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識破反對派開歷史倒車的行為。最近反對派借助司徒華去世,高調宣傳「支聯會」所謂「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並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讓海外「民運人士」來港,目的是裡應外合,以逝者壓生者,為今、明兩年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造勢。這完全是開歷史倒車的行為。

 回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中國發生「北京風波」(即六四事件),不久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遭遇空前的政治挑戰。中國韜光養晦,社會轉型與改革開放並行。中國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人民和時代的選擇,且取得震驚世界的成就,此乃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鄧小平早就指出:「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建制派必須保持政治敏感度,針鋒相對,揭露反對派以推翻共產黨領導和改變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為選舉造勢,是不折不扣的「井水犯河水」,是違反港人根本福祉和不得人心的。

把握規律性

 香港回歸以來,反對派在地區直選中與建制派形成「六四格局」,令建制派始終居於下風是不爭的事實,其中的規律性值得探討。

 香港社會有八成人是沉默多數,其餘兩成人分別由建制派及反對派各佔一半,但為何反對派吸引了六成選票呢?其中的關鍵原因和規律,是反對派掌握了話語權,影響和騎劫了六成投票者的取向,不僅贏得了選舉優勢,而且將他們處於道德高地之上,形成對建制派窮追猛打的局面。

 建制派由於論述被動、無力,有時只考慮「一國」前提卻忽略「兩制」差異而犯「左」的錯誤,以致「黃鐘毀棄,瓦釜轟鳴」失去話語權,與香港主流社會脫節。作為選戰工程重中之重,建制派應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普世價值,與愛國愛港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在選戰中搶佔道德高地,主動設置議題,將自己的論述轉化為香港社會主流話語,才能把握普選規律性,爭取更多選民支持。

 香港社會八成的沉默多數,大部分是中產階級。香港中產階級佔人口比例40%到50%,他們理性務實,對民主、法治、自由、人權、公平、正義等普世價值有較強的認同感。在基層選民鐵票已幾乎盡出的情況下,未來邁向普選,得中產階級者得天下。建制派要扭轉「六四格局」,關鍵在爭取中產階級的認同和支持,這就要求建制派把普世價值和愛國愛港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研究和掌握在「一國兩制」下,如何在選戰中搶佔道德高地,掌握能夠說服、吸引和感動中產階級的話語權,這是建制派構建話語權必須遵循的規律。

發揮創造性

 建制派選舉戰略和政綱「發揮創造性」,就是要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的前提下進行論述創新形成新思維,這是與時俱進的最高境界。發揮創造性往往表現在社會發展處於十字路口時,作出重大突破。創造性敢於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從多種原有規範的交叉處著手,或是反向思考問題。創造性貴在創新,不被司空見慣的選舉手段和策略所束縛。

 第一,「發揮創造性」要有建設性。儘管這一兩年本港經濟好轉,但大部分低收入人士沒有受惠,而經濟增長源頭主要來自CEPA及自由行的帶動和樓價增長的財富效應。港府短期刺激經濟的措施,沒有根本改變香港經濟結構,經濟轉型仍然舉步維艱。反對派利用貧富懸殊加大、低收入人士生活艱困,大搞民粹主義,製造矛盾,分化社會,煽動市民對政府的不滿,並假借為民請命,提出一些沒有建設性的政治抽水訴求,以撈取選票。在此情況下,建制派要以重視民意應對反對派的民粹主義,關鍵是要「發揮創造性」,提出建議督促港府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並謀劃香港長遠發展。中大亞太研究所發表的民調顯示,市民認為香港最急需處理的社會問題是貧富懸殊和經濟發展,樓價高企和通脹上升也成為大多數市民關注的突出問題。建制派以重視民意應對民粹主義、以督促港府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應對政治抽水訴求,以謀劃香港長遠發展應對短期行為,以「造血」思考應對「派糖」鼓噪,有利於吸引市民特別是中產階級的認同和支持。

 第二,「發揮創造性」要有靈活性。建制派政黨必須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學會一切有利於打擊反對派及其背後西方勢力、保護和發展自己的博弈手段和策略,掌握反對派已經擁有或可能擁有的一切博弈手段和方法,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使各種博弈手段和策略互相配合起來。特別是在香港邁向普選的轉折關頭,應以最快的速度變更策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用新的博弈形式代替舊的博弈形式。

 第三,創造性要有精密性。選戰有精密部署才能穩操勝券,粗枝大葉只會損兵折將。民建聯與其他建制派應加快整合協調,首先要在今年區選中發掘更多適應區選政治化的年輕選戰人才,加強在區議會議員中「揀蟀」,增加新丁曝光挑大樑機會,建立第二梯隊;其次,要及早物色2012年參選「超級議席」的人選,民建聯與其他建制派要考慮適當調整布局,若確定的「超級議席」人選不是區議員,還須部署其參選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再次,政改方案通過後,比例代表制有利小黨發展更加明顯,但政黨若通過分化改組,衍生出更多參選團體,就可利用比例代表制贏取最多議席。建制派也要考慮將新舊力量重新配備,擴大光譜,「分隊出選」,精密部署,反制反對派「突然加劇內訌分裂」暗渡陳倉的「分進合擊」戰術。

 總之,回歸不是艱難日,普選方為大問題。在「一國兩制」格局下愛國愛港力量能否在今、明兩年四項選舉乃至未來十年的雙普選扭轉劣勢確立優勢,是檢驗「人心回歸」是否大功告成的試金石。建制派「任重而道遠」,選舉戰略和政綱「得民心者得天下」,實在不容有失!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建制派選舉戰略和政綱必須與時俱進 (2011-01-11)
廿四味:司徒華始終鄙屑黃毓民人格 (2011-01-11)
來論:頻頻惡意中傷李嘉誠 黎智英無恥之極 (2011-01-11)
跳出「西九」總裁招聘怪圈 (2011-01-11)
西方走廊:美國變當今瘟神禍及全球 (2011-01-11)
網民斥王丹欲蓋彌彰 (2011-01-11)
改革政策設全民養老金 (2011-01-11)
來論:港人所不知道的王丹的另一面 (2011-01-10)
廿四味:黃毓民趕盡殺絕 陶君行另起爐灶 (2011-01-10)
中國經濟政策趨穩具有積極意義 (2011-01-10)
田園快語:減廢刻不容緩 支援環保產業 (2011-01-10)
止戈為武:未經證實的消息傳遞的真實信息 (2011-01-10)
推進中國國際戰略謀劃與人才培育 (2011-01-10)
關心推動本港長遠體育發展 (2011-01-08)
尊重自己民族的發展利益和空間 (2011-01-08)
基層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 (2011-01-08)
轉型期中國:應扎扎實實研究歐洲 (2011-01-08)
美國企圖對朝鮮搞軍事冒險 (2011-01-08)
縱論香江:放縱吳志森逾越兩制界限 港台須問責 (2011-01-07)
把脈香港:《蘋果日報》把弔唁搞成政治攻訐 (2011-01-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