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有一些傳媒在政局風平浪靜之時往往裝出一副中立持平的樣子,月旦時政各打五十,但一到關鍵時候,立即變臉露出本來面目,最明顯是近日席捲北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這些傳媒就不斷美化革命,配合反華人士鼓吹所謂的「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又有一些傳媒,擺明車馬就是擔當「反中抗中」的宣傳工具,為西方反華勢力服務,從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去攻擊內地的政治制度,對於「茉莉花革命」如獲至寶,千方百計要在香港煽動「革命」,當中《蘋果日報》的行徑最為惡劣。
自3月1日至3月6日,《蘋果日報》的報道只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就是借預算案發動市民上街,將「茉莉花革命」在港複製一次,但由於「茉莉花」字眼較為敏感,於是便提出了所謂的「紫荊花革命」。名稱雖異,但本質上卻沒有分別,都是要煽動市民衝擊政府,製造政治動盪。
看《蘋果日報》由3月1日至3月6日的頭條標題,3月1日《預算案惹民憤曾俊華詐降 泛民不收貨籲3.6照上街》、3月2日《出席辛亥革命展覽聲稱遭撞心口 曾蔭權「遇襲」入院驗傷》、3月3日《財爺屈服派錢$6000退稅$6000 市民先贏一仗周日再上街》、3月4日《特首「遇襲」案為被捕者出頭 泛民星級大狀硬撼煲呔》、3月5日《京官打趣慰問曾蔭權乘機上綱上線:撞我胸=挑戰政權》、3月6日《曾俊華派錢掩不住市民怒火 反預算案今日逼爆中環》。
整個星期,《蘋果日報》的編採方針就是挑動市民不滿。預算案聽從民意「派錢」紓困,《蘋果日報》說政府朝令夕改,沒有解決長遠問題;特首被社民連暴徒襲擊,《蘋果日報》睜著眼說瞎話指暴徒沒有觸碰到特首,反對派律師更要為暴徒辯護;而當主流民意都認同修訂預算案後,《蘋果日報》還要繼續鼓動市民上街。
《蘋果日報》將報章作為政治行動的集結號,目的就是配合反華勢力先在香港來一次「紫荊花革命」。內地防禦森嚴,反華勢力難以切入,於是先以香港作為輿論基地,香港的「革命」搞得愈大,對內地的反華人士將有鼓勵作用。如果圖謀得逞,香港社會將會永無寧日,對本港並沒有好處,《蘋果日報》及反對派的禍港行為必須受到譴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