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針對日前有示威者衝擊官員,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表示,連串衝擊事件令人憂慮,任何超越和平示威底線的行為是不能容忍。他指出政府虛心聆聽民意,個人有表達意見的自由,但亦要尊重其他人,不應以肢體衝突來表達意見。他更特別提到,預期隨著選舉競爭趨於激烈,會有個別政黨和人士,以各種手法爭取注意力,他希望本港能以理念、政綱和能力爭取民主化進程,而不是以肢體衝撞作為宣洩。
唐英年過去鮮有就示威者的行動發表意見,這次代表特區政府發言批評示威者的暴力行徑,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顯示特區政府已意識到近期的示威抗爭有激進化趨勢,由反映意見表達訴求變成公然的狙擊官員,搗亂私人企業,趨勢令人憂慮,政府不會再坐視不理;二是指出這種激進歪風對於本港的民主發展百害而無一利,政黨議員不再以政綱、理念去爭取市民支持,改以譁眾取寵的行徑去吸引傳媒注意,社民連憤青衝擊政府及問責官員如是,民主黨要發動「紫荊花革命」如是,這種肢體取代大腦的從政模式只會將本港帶進劣質政治的泥沼之中。
近年激進示威抗爭變本加厲,主因是在香港發動暴力政治近乎零成本,當局對於激進的抗爭行為過分縱容,警方就是將違法示威者拘捕,但律政司卻極少作出檢控,就算有零星個案最終上了法庭,法官也往往從輕發落,加上反對派及其喉舌對於激進抗爭百般美化,《蘋果日報》更將一班不學無術、自以為是,一邊領取綜援一邊衝擊政府的憤青吹噓成「抗爭英雄」,憤青以為抗爭成本低成效大,更加樂此不疲,特別是社民連本來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自然是愈衝愈前了。所以,政府不應只是口頭上批評示威者,更重要是在執法、檢控上追究違法行為,這不關言論自由,而是維護法紀及社會秩序的問題,大是大非不容含糊。
更重要的是,如果任由這股歪風繼續蔓延,本港的民主勢將陷入肢體取代大腦,口號取代政綱的劣質政治之中,感染亨廷頓口中的「民主狂犬症」。這是亨廷頓在1975年發表的《美國的民主危機》中,批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自由主義者各種表現時所用的詞彙。美國在六七十年代,部分極端自由派人士大肆鼓吹「反傳統」、「反權威」、「反倫理」、「反制度」等口號,鼓動市民去暴力衝擊政府,衝擊現有制度,對於所有政府政策一味反對批判,結果令政府疲於奔命,難以施政。美國GDP由五十年代佔世界的40%-45%銳減至六十年代末的20%-25%,社會陷入混亂,民生凋敝。亨廷頓形容這是沒有受制約、各人和各利益集團為私利貪婪而出現的「民主狂犬症」,使美國社會陷於驚濤駭浪、岌岌可危之中。
今日社民連等反對派無所不用其極的挑動政治對抗、對官員製造「白色恐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混水好摸魚,在政治動盪的環境下撈取政治油水,為之後的選舉提供彈藥。在反對派眼中,所有議題都一概簡化成民主議題,「官商勾結」、「地產霸權」口號一堆,煽動憤青衝擊政府,襲擊官員,其行為與美國當年的極端自由派人士如出一轍,就是以民主之名行搗亂之實,一味煽動「造反有理」,令社會陷於風雨飄搖之中。亨廷頓的批評,與今天香港的狀況確實有相似之處,這是全社會必須警惕的。否則讓病毒深入肌理,再根治便很困難。反對派為了政治利益罔顧市民死活,這樣的反對派實在無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