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全民退休保障一廂情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3]     我要評論

祝越山 獅子山學會

 早前數十位學者聯合於香港某報章刊登廣告,要求政府改革財政政策;合理規劃香港社會長遠福利。當中亦要求政府承擔全民退休保障。

 獅子山學會再次強調,為了香港未來下一代的將來,我們堅決反對落實全民退休保障。

 廣告中,學者建議政府徵收累進企業利得稅,以增加收入。然而細心思考,不難發現向企業收取累進利得稅其實並不可行。筆者未曾聽說過任何一個國家有如此的一個安排;原因其實十分簡單,因為累進利得稅其實不可行。主要原因是公司可以分拆營運。可以預見,如果香港政府實施向企業收取累進利得稅,只會引致不少大公司分拆業務,以逃避這個累進稅率。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網站上有一個「全民養老金方案簡介」的檔案。聯席所提出的方案與學者的建議頗為相近;首先取消向老人提供綜援金及生果金,之後抽取全港僱主與僱員所供強積金款項各2.5%,另向盈利1000萬以上企業收取額外1.9%利得稅,最後由政府成立種子基金,或是每年額外供款1%以支持整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根據方案中的計算,政府到2056年將累積到超過3000億元的儲備。

 簡直不可思議!原來落實全民退休保障之後,香港政府不單可以從政策中獲利,更可累積大幅盈餘,還可改善老人家生活!驟眼看來,不實行全民退休保障確實是香港政府最大的敗筆,簡直是愧對香港納稅人與全體市民!

 筆者只有一個簡單問題:「為什麼他們不向歐盟毛遂自薦,幫助深陷財政危機的歐洲國家解決問題?造福歐洲人民之餘,更可為香港爭光!」還是,盈餘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財政儲備到頭來都不過是一場虛幻,債台高築才是真正後果?

別重蹈歐盟國家財政爆煲的覆轍

 事實上,相信歐洲各國的政客於帶領國家走上這條不歸路之前也是雄心勃勃,痴心妄想可以獨力承擔起老人的開支,卻嚴重高估國家的能力,當發現原來擔子比想像的重之時,要不削減老人福利,提高退休年齡、減少養老金額;或是加供款、加稅。泡沫爆破之時,痛苦可不是常人能想像。

 筆者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硬要香港重蹈覆轍?希特勒忽略歷史教訓,誓要完成拿破侖都不能完成的任務—攻陷俄羅斯,就此埋下了覆亡的伏線。難道香港還要走上同樣的路?

 另外,方案的背後是取消綜援金及生果金。說穿了就是把資源從有迫切需要的人手上奪去,轉移到沒有迫切需要的人手中。試想一下,如果將來連富有至李嘉誠先生程度的人都能夠領取,需要的人卻不能獲得足夠的資源,那將是甚麼情形?早前,一位婆婆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沒有接受兒子的供養:「他賺8000,都不過僅夠他一家四口餬口,怎敢接受他的金錢?」事實如此,子欲養而力不足;落實全民退休保障之後,這位兒子就更加不可能完成自己供養父母的心願,甚至自己一家四口的生活都將更加拮据。

 全民退休保障所帶來的風險實在不容忽視。他們一廂情願地相信政府稅收不會下降,卻不知現實社會的運作;一旦所收稅項不如想像的多,計劃卻已落實;責任要負,卻不知可找誰結帳。那時我們真的可以倖免嗎?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全民退休保障是反對派的「反檯策略」 (2011-04-13)
廿四味:謹防「民主狂犬症」在香港蔓延 (2011-04-13)
美國成為中東動盪的最大輸家 (2011-04-13) (圖)
利比亞和談前景不容樂觀 (2011-04-13)
電腦連接的深厚情誼 (2011-04-13)
全民退休保障一廂情願 (2011-04-13)
示威變成示弱 民主黨路線錯誤 (2011-04-13)
香港社會所不了解的艾未未 (2011-04-12) (圖)
指點江山:把香港的抽象優勢化為具象優勢 (2011-04-12)
竟要「擺脫中國人味道」 網民怒罵李怡漢奸味 (2011-04-12)
美「人權報告」顛倒黑白 (2011-04-12)
美國政府瀕癱瘓危機應引起港人思考 (2011-04-12)
反對派豬八戒照鏡 (2011-04-12)
政經多面體:最低工資左右逢源兩面不是人 (2011-04-12)
中國航母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2011-04-12)
來論:「擺脫中國人味道」的李怡還剩什麼味道? (2011-04-11)
廿四味:搗亂不是正義 憤青惹人反感 (2011-04-11)
金磚國家合作互動具有良好前景 (2011-04-11)
逆民意否決派錢 反對派陷兩難 (2011-04-11)
田園快語:確保課程質素 提高副學士認受性 (2011-04-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