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田園快語:優化限呎盤 限首置港人購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3]     我要評論

田北俊

 針對本地樓市未因政府出招而稍遏升勢,自由黨提出「首置港人限呎盤」的主張,要求政府恢復定期賣地,每隔兩個月,每次推出供建兩千個限呎盤的土地出售,而限呎盤的實用面積在五百平方呎以下,最重要是同時施加只供首次置業港人購買的限制,實行將本地用家市場從整體的市場中區分出來。此外,我們要求購入這類限呎盤單位的業主,日後轉售單位時,也只可轉售予首次置業港人,協助真正用家上車。

 儘管政府早前不斷出招,例如收取額外印花稅、按季公布賣地數量等,但本港樓價始終高企不下,半山波老道的地王上周仍然以高價售出,「麵粉」呎價高達二萬七千元。但對於自由黨率先提出,要求政府優化限呎盤計劃,加入只供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購買的元素,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雖首次明言會加以回應,語氣中卻流露出有點不情不願。我認為,政府應持開放態度,放開成見,盡快積極考慮才是。

 針對本地樓市未因政府出招而稍遏升勢,自由黨早在今年二月預算案公布前夕,便在報章給司長發出了公開信,提出了「首置港人限呎盤」的主張,要求政府恢復定期賣地,每隔兩個月,每次推出供建兩千個限呎盤的土地出售,而限呎盤的實用面積在五百平方呎以下,最重要是同時施加只供首次置業港人購買的限制,實行將本地用家市場從整體的市場中區分出來。

高價限呎盤無助市民上車

 事實上,本地樓市急升,除了外圍量化寬鬆,造成資金泛濫,推高資產價格以外,與本地樓市充斥外來元素也是不可分割的。所謂的外來元素,就是內地資金湧來香港買樓,令香港這個地區性的樓市,變成全國性的樓市。隨著個人遊的普及,內地豪客往往一擲千金,誇張一點說,隨時一次過掃晒你的單位也可以,最終可能連中價樓都給內地豪客買起。故如何保障本地用家上車的機會,也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認為,只有這樣優化限呎盤計劃,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像早前於元朗推出限呎盤土地,因沒有限「首置港人」購買條款,結果售價高達二十四億元,「麵粉」呎價三千六百元,日後開售價估計達六千元一呎,無助一般市民上車。

 至於有意見,包括特首擔心限制外地人來港投資買樓,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但其實只要仔細看清楚我們的建議,便知道我們「不是」建議一刀切限制外國及內地人來港買樓。我們的建議只是希望可以推出的限呎單位,限定「只供」首次置業港人購買,換言之,與傳統的居屋只限港人購買的概念相似,只不過這不是由政府承擔部分地價,改由私人發展商承建而已。

 此外,我們要求購入這類限呎盤單位的業主,日後轉售單位時,也只可轉售予首次置業港人。這樣做較復建居屋優勝之處,是市場可自行調節價格,且可由八十後賣畀九十後,九十後可再賣予更年青的一代,起了一種傳承的關係,大大減低了炒賣元素,可協助真正用家上車。

多方面增供應助青年中產上車

 我曾與不少中小型地產談過有關建議,得到的都是正面回應,表明若有相關細價地皮推出,絕對有意競投。當然,政府也要設法增加土地的供應,如應容許發展商改變工廈土地用途,因為全港有不少交通便利的工業區,如市區新蒲崗、深水埗、黃竹坑,以至大埔等,都有大量空置工業大廈,若政府容許發展商在補地價後,將工業用地改建為興建限呎住宅,則可為首次置業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雖然政府上周五又再出招,收緊價值七百萬元以上樓宇的按揭成數,而七百萬元以下物業按揭成數雖然維持不變,最高按揭金額則收緊至四百二十萬元,又全面收緊非港人的按揭成數,但對於資金充裕的買家或內地豪客而言,意義不大。因為他們按揭成數低,借貸只因港息仍然偏低,必要時可全數付清樓價。至於港府增加單位供應不是不好,只是若不將限呎盤限售予首置港人,始終有所不足,誠望當局考慮和採納我們首置港人限呎盤的建議,因這才是協助年青一代和中產人士上車的根本之道。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推行國民教育須加強愛國主義傳統教育 (2011-06-13)
田園快語:優化限呎盤 限首置港人購買 (2011-06-13)
網台囂張霸道 正顯規管必要 (2011-06-13)
黎廣德砌詞狡辯混淆視聽 (2011-06-13)
煙稅與戒煙 (2011-06-13)
越南應汲取引狼入室的教訓 (2011-06-13)
上合組織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2011-06-11)
黃毓民搗亂議會不知廉恥 (2011-06-11)
最低工資均富還是均貧? (2011-06-11)
誰在資助社民連? (2011-06-11)
公共政策之兩難 (2011-06-11)
政經人語:黨魁梁逼白鴿黨再送嫁衣 (2011-06-10)
廿四味:何秀蘭煽動學生罷課意欲何為? (2011-06-10)
阿斯塔納峰會聚焦反恐反毒 (2011-06-10)
反對派為何借葛輝事件起哄 (2011-06-10)
西方走廊:蓋茨應該從冷戰吸取教訓 (2011-06-10)
公民黨濫用法律激化矛盾 (2011-06-10)
明辨是非:市民續要爭取復建居屋 (2011-06-10)
廿四味:港台工會是港台老闆? (2011-06-09)
志強時評:依次替補是對「公投」的懲罰機制 (2011-06-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