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熾華
愛國主義,指的是歷史形成的熱愛和忠誠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是對待祖國的一種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具體內容取決於一定的歷史條件,故各歷史時期各國衡量愛國的準則也有所不同。但愛國二字,卻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和民族的靈魂。沒有民主之前,愛國早就存在,且壯懷激烈動人心魄!「沒有民主,何來愛國」的論題犯駁之極,不過為「洋奴」、「漢奸」蓋上一層掩醜布而已。
有報章在七月九日刊出一篇題為《沒有民主,何來愛國?》的文論。我在住家平台的遊樂場招呼一名正在玩耍的鄰居小三女生過來看看,問:「妹妹,你說題目對嗎?」她先是搖搖頭說「唔知道」;過了一分鐘她跑回來指著文論說:「不對。」「點解呢?」她說:「民主在先,就有人借民主不愛國和反對愛國。」又說:「應該愛國在先,不然民主會亂七八糟。」我納悶的心豁然開朗,而寫這篇駁論。
沒有民主之前
難道無愛國者?
「沒有民主,何來愛國」立論之錯,首先是不符合自從「國家」出現以後的數千年文明史和中外古今愛國仁人志士的可歌可泣事蹟。古希臘的先哲蘇格拉底、柏拉圖、安提司泰尼、第歐根尼、伊壁鳩魯等,無論是提出以善治國或以法治國,他們都是愛國者;中國的孔子、孟軻、荀況、韓非等,無論是仁義、民本、法治的建議,也都是愛國者;至於楚之屈原、漢之蘇武、唐之杜甫、宋之岳飛、文天祥、明之史可法也可稱為愛國者。有人反駁:他們只是忠君,何稱「愛國」?但我們得反問:「前現代社會」,有哪種愛國行為不與君主或其統治階級(組成國家)相聯繫?就今天現代最「民主」國家,英首相上任要宣誓忠於憲法這個「君主立憲國家」,要晉見英女皇;日本也號稱「民主」,但首相要忠於日皇;泰國紅、黃衫軍鬥個你死我活,但新任的總理英祿要向泰王發誓,可以說他們只是忠君不愛國嗎?略舉上例,是表明沒有民主之前,愛國早就存在,且壯懷激烈動人心魄!
近代史以「五四」愛國運動為眾所周知,是先愛國,民主才付之實現。先是學生要求「內懲國賊,外爭國權」的愛國行動,才出現學生、市民、工人罷課、遊行、罷市、罷工的愛國民主運動。民主(democracy)和科學(science)兩「先生」還是「五四」運動之後才陸續傳入中國的。香港回歸祖國賦予民主之前,愛國者如莊世平、李嘉誠的偉大愛國情操和行動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沒有民主,何來愛國」是無視歷史和顛倒了主次先後的立論錯誤。
「民主在先,就有人借民主不愛國和反對愛國。」小學生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讓人不用去追尋亞里士多德和盧梭、孟德斯鳩的民主理論而在今天的現實中得到答案和印證。今日香港有些號稱「民主」的代表人物,不都借「民主」和「人權」為口號,在香港回歸後鼓吹「分裂的合法性」和「香港自決」,並鼓吹「五區公投」和「全民起義」,妄圖把香港從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中分離出去嗎?「愛國在先,不然民主會亂七八糟」,更是香港今日高喊民主者的寫照:辱罵、搶咪、掃台、包圍、衝擊、埽顗塞交通、公共場所塗鴉,就是反愛國、崇西方、效台灣劣質民主。一語剝掉「沒有民主,何來愛國」的外衣。
愛國在先 不然民主會亂七八糟
該文論說,人沒有任何「權力」,「就算國破人亡」,「沒有話事權的匹夫,當然沒道理要負政治責任的。」這既暴露了作者的權力慾,也以權慾去度愛國者之心。愛國麼,請分給我「權力」,人人如是,幾時才能立共同契約去建設國家,抵禦外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無權愛國如一;「為國犧牲豈惜身」,秋瑾無位而為國獻身不悔;「父母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在國破家亡的抗日烽火中,豈只匹夫有責,婦孺皆慷慨赴死,有誰先要「權力」、「民主」才會一致抗日?「沒權」就不負愛國政治責任既褻瀆中國人民的崇高愛國情操,自己豈不羞死愧對中華民族?這是甚麼「學者」和知識分子的一派胡言?
愛國主義,指的是歷史形成的熱愛和忠誠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是對待祖國的一種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具體內容取決於一定的歷史條件,故各歷史時期各國衡量愛國的準則也有所不同。但愛國二字,卻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和民族的靈魂。「沒有民主,何來愛國」的論題犯駁之極,不過為「洋奴」、「漢奸」蓋上一層掩醜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