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謂的「自由撰稿人」武宜三,冒用中央部委名義,以中央文件的口吻傳播惡毒攻擊中央政府的謠言。這個在「文革」中的造反派和「三種人」,來到香港後,瘋狂發泄自己內心對國家、對中華民族的仇恨。而其自詡的「武宜三定律」,更恰恰暴露了他極端仇視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甘當漢奸賣國賊的邪惡嘴臉。武宜三作為「獨立中文筆會」的成員,甘當漢奸,與他長年倚靠「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境外資金支持密切相關。
武宜三冒用中央部委名義惡毒攻擊中央政府
近日,香港「自由撰稿人」武宜三冒用中宣部、公安部、國安部、國務院新聞辦四部委的名義,以向各省市自治區、部、委(辦),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等各大單位發文件的形式,謊稱四部委要求所謂「五毛黨」今後在網上發文章跟帖,一律使用「實名制」,「繼續使用假名者,不再發給津貼、工資」。武宜三竟然以下三濫的手法,冒用中央部委名義,編造出「由各級有關部門所組織、僱用和指揮的『五毛黨』」,「給人以『騙子太多』的口實」等等內容。
武宜三冒用中央部委名義﹐杜撰中央文件的手法,既拙劣又惡毒。拙劣的是,這種手法是鼠竊狗偷之輩所為,「假傳聖旨」,明眼人不難看破。但其手法惡毒的是,武宜三冒用中央名義自撰所謂的「中央文件」,字裏行間企圖無中生有地「坐實」中央指揮「五毛黨」﹐給「五毛黨」發津貼、工資這樣的謠言,不知情者可能被蒙騙。武宜三利用網絡信息浩繁龐雜、真假難分的特點,在網絡上以欺騙方式發布假信息攻擊中央政府,暴露了他的欺詐心理。
武宜三的人格已被他製造的謠言殺死
武宜三經常在網絡上發布所謂的獨家訊息,聲稱「我無意中得到一份中央部委文件或通知書」。但查實這些所謂的中央部委文件或通知書﹐根本是子虛烏有﹐完全是他自己捏造出來的攻擊中央政府的謠言。武宜三為何冒用中央文件製造謠言?美國社會學家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曾總結過一個謠言的公式:R=I乘以A。R是Rumour謠傳;I是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模糊。這就是說,如果一個謠言針對的對象不重要,則其傳播力有限;但如果謠言針對的對象重要而又有一點模糊,則可能得到廣泛傳播。武宜三是個造謠成癖的人,他製造謠言方式是冒用中央名義﹑自編中央文件,針對的對象是中央政府,這三者都很重要,武宜三正是企圖借助這種重要性以傳播謠言,以擴大其誣蔑和攻擊中央政府的效果。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武宜三的誠信和人格﹐早已被他自己製造的謠言殺死。
武宜三在「文革」中是造反派和「三種人」
武宜三何許人也?他是獨立中文筆會的成員、香港「五七學社」總幹事。本名凌文秀,常用筆名還有柳孚三、戴雨山、巴山雨、林培智、武夷山人等。他1997年開始在《蘋果日報》發表反共反華文章。2004年加入「獨立中文筆會」。2008年成立「香港五七學社」任總幹事。
武宜三1942年出生於福建省東部山區,1963年考入東北工學院鋼鐵冶金系。1966年「文革」開始成為造反派,殘酷批鬥和迫害東北工學、瀋陽市委和遼寧省委的領導幹部,又赴西安、福州批鬥和迫害劉瀾濤、葉飛。1967年到河北唐山與當地造反派搞「文革」。中國老百姓深惡痛絕的「文革」中的「三種人」,一是「造反起家的人」,二是「幫派思想嚴重的人」,三是「打砸搶分子」。武宜三就是這樣一個文革中的「三種人」。他來到香港後,即把自己心底裏對國家、對中華民族的仇恨瘋狂發泄出來。
鄧小平曾指出:「最危險的是『三種人』。」「說他們最危險,是因為:一、他們堅持原來的幫派思想,有一套蠱惑性和顛覆性的政治主張;二、他們有狡猾的政治手腕,不利時會偽裝自己,騙取信任,時機到來,又會煽風點火,製造新的動亂;三、他們轉移、散佈和隱蔽在全國許多地方,秘密的派性聯繫還沒有完全消滅;四、他們比較年輕,也比較有文化。他們當中有些人早就揚言十年、二十年後見。」(《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頁)武宜三作為文革中的「三種人」,移居香港後,利用「一國兩制」下兩地司法管轄的界線,將他蠱惑性和顛覆性的政治主張,狡猾的政治手腕,煽風點火製造新動亂的行徑,瘋狂地發泄出來,甚至發展到冒用中央文件攻擊中央政府的地步。
在武宜三的《文集》中,其反華反共、分裂祖國、勾結邪教、媚外漢奸的面目暴露無遺。武宜三讚揚推祟主張「做人要做美國人,當兵要當美國兵」,並要把「中國變為美國第51州」的美國走狗焦國標。在「反台獨」問題上,武宜三在《「大陸獨」、「台獨」、「藏獨」及其它》一文中,否認「台獨」的客觀存在,質疑反「台獨」的正義性和必要性,鼓吹分裂中國。他甚至說:「『台獨』和『大陸獨』,是一體兩面。」武宜三更和邪教法輪功相勾結。今年8月21日,武宜三參加邪教法輪功在香港舉行的所謂「慶祝一億中國同胞退出中國共產黨集會遊行」,在集會上與台灣法輪功律師團發言人朱婉琪一唱一和,大肆造謠和瘋狂詛咒中國共產黨和自己的國家。
武宜三成立「五七學社」醉翁之意不在酒
武宜三避開自己「文革」中殘酷批鬥和迫害幹部的罪惡歷史,去成立所謂「五七學社」,「收集」右派「名單和案例」,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反華反共。
眾所周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共各級黨委及政府有關部門貫徹中共中央(1978)55號文件精神,全部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改正錯劃右派的工作進展更快。到1981年7月,全國範圍的反右派鬥爭遺留問題的處理工作,全部結束。中國共產黨對反右派鬥爭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正確處理,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被改正錯劃為右派分子的人,更是歡欣鼓舞,笑逐顏開,慶幸自己在政治上獲得新生,捐棄前嫌,積極投身到四化建設中。不少人回到領導工作崗位後,勇挑重擔,發揮了骨幹作用。大批的知識份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做出了顯著的成績。武宜三成立「五七學社」的罪惡目的,是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對反右派鬥爭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正確處理,以蠱惑人心,企圖煽動曾錯劃為右派的人士的不滿,其用心何其歹毒。
喪盡天良的「武宜三定律」
武宜三自鳴得意的「武宜三定律」,更恰恰自我揭露了他仇視自己國家和民族,甘當漢奸賣國賊的邪惡嘴臉。他的所謂「武宜三定律」,包括:「中國人愛國沒有好下場,中國共產黨員愛黨沒有好下場;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上愛黨又愛國更加沒有好下場」,以及「只有拿了外國護照的中國人,才能做個像樣的中國人,才有資格愛中國」等。充分暴露武宜三敵視祖國,仇視中國共產黨,在西方洋大人面前搖尾乞憐、助紂為虐的肮髒漢奸靈魂和醜惡嘴臉。
按詞典的解釋,漢奸「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人」。一說到漢奸,人們自然會想起臭名昭著的秦檜、洪承疇、錢謙益、吳三桂、汪精衛、梁鴻志等人,他們都沒有好下場,並被世人唾罵。每個人當漢奸,都有他自己的原因,這是個別性,不好一概而論;但漢奸也有其共性,就是在漢奸們的心裏,沒有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任何地位,也不講甚麼正義與是非。這些人有奶就是娘。當他們發現當漢奸能夠撈取好處,就會毫無顧忌地背叛祖國。武宜三就是這種人。
「自由撰稿人」原來是乞討嗟來之食的漢奸文人
武宜三是「獨立中文筆會」(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的成員,「獨立中文筆會」麇集著一群出賣靈魂的漢奸文人。而「獨立中文筆會」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NED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特殊的政治角色,許多國家都受到其顛覆活動或推動「顏色革命」的影響。NED還頻頻資助「民運」、「藏獨」、「東突」和香港反對派組織等各種反華勢力,直接干涉中國內政。武宜三作為「獨立中文筆會」的成員甘當漢奸,與他倚靠「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境外資金支持密切相關。武宜三所謂「自由撰稿人」的背後,卻是乞討嗟來之食的漢奸文人面目。
「獨立中文筆會」有一個潛規則,只要其成員炮製出駭人聽聞的反共反華文章,立馬可得到一筆可觀的賞金。武宜三造謠說內地有「由各級有關部門所組織、僱用和指揮的『五毛黨』」,其實,他自己才真正是得到洋主子津貼工資、受洋主子僱用和指揮的反華網絡黨羽。難怪武宜三走火入魔,在「獨立中文筆會」的成員中劍走偏鋒,經常在網絡上冒用中央文件反共反華。武宜三自鳴得意的「武宜三定律」,其真正內涵是:「只有拿了外國反華組織金錢的中國人,才能做個像樣的漢奸,才有資格做外國反華勢力的走狗。」
柳頤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