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祥 時事評論員
儘管中國表達了堅決反對,美國政府仍然在9月21日通知國會,決定為台灣的145架F16A及B型戰機進行升級,這項軍售包括機師訓練和相關零部件的後勤支援,總值達到58.52億美元。據統計,自2008年8月奧巴馬當選總統以來,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總額已經達到122億美元,超過中美建交後歷屆美國政府的「對台軍售」總額。美國定期「對台軍售」是美方在亞太區內遏制中國戰略部署的一部分,但卻不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原因主要有二。
美國害怕「中國人走在一起」
首先,自馬英九當上台灣領導人以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緊密互動,已使美方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信心逐漸消失。因此美日軍方在過去幾年間,積極加強距離台灣東岸110公里的「與那國島」軍事設施的前沿部署,目的就是為了兩岸和平發展進一步推進時設下的「反制預案」。對美日而言,台灣向大陸方向靠攏的情況一旦出現,那就意味著以台灣為組成部分的「第一島鏈」對華封閉線將會失效。
其次,美國最擔心的是看見兩岸由於經貿互動所帶來的進一步融合。就算民進黨的蔡英文近期為2012年台灣領導人選舉造勢時,仍然聲稱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民進黨亦會接受經濟上與大陸保持互動的現實,這個趨勢對於美國一向希望看到海峽兩岸「劍拔弩張」的心態是一大打擊。就是基於上述兩點,美國已經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戰略部署放在一個較次要的位置。
台灣能夠在某一個時期獲得美方軍售,提升部分武器的性能,也不見得她就有能力實現某些台灣政客所謂的「台獨構想」。試想台灣的經濟若沒有和大陸融合而得到改善,台灣的經濟在亞太區內誰可救得了?美國不行,日本更是自顧不暇。如果台灣經濟搞不好,就算美國願意對台出售F35戰機,台灣能買得起嗎?其次,美國要出售自己較先進的軍備從而實現所謂的「地區軍事平衡戰略」,但只要中國按照自身的計劃繼續進行軍事建設,哪怕美國再往亞太地區出售更先進的武器,基於「地緣政治」制約的效應,中國仍然是能夠在亞太區內「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中國的有效反制手段
事實告訴我們,無論中國如何對美方釋出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美方仍然是會以定期「對台軍售」作為破壞兩岸關係的手段;美方並且已經事前判斷一旦「對台軍售」時中國可能作出何種反應,因此中國必須在應對美方「對台軍售」的問題上搶佔主動地位。
除了凍結中美兩國的軍方交流外,中國其他有效的反制手段起碼有二。首先,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經貿互惠關係向更深的層次發展;因應地區產業分工發展的角度確保台灣人民從中得益,是反制美方採取任何分化措施最有效的根本戰略,亦是中國能而美國在當前經濟形勢有所不能的有效反制手段。
其次,既然美國以「對台軍售」作為遏制中國戰略部署的一個「定期操作」,中國何妨也「以牙還牙」,在符合「國際法」的基礎上,針對美國的周邊和「敏感對手」,推銷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武器或相關技術,作為美國每次「對台軍售」的有效回應。此舉不但有效遏制美方以定期「對台軍售」的手段來破壞兩岸關係,同時亦將有助於讓美方重新評估,在我周邊地區「攪局」而須付出的「沉重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