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報載有香港中學生報考中國內地重點大學,面試時被問「江湖」一詞的英譯。主考的教授體貼,提示可以從《水滸傳》入手。有考生便答以「兄弟情」(brotherhood),本地大學教師說這樣答算是「可取」。可是「江湖中人」並不講甚麼「兄弟情」,那只是洋人讀《水滸》一知半解的「水皮」結論。
記者請教各界社會賢達「江湖」該怎麼解、怎麼譯,有人舉《莊子》的「相忘於江湖」,有人舉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大和尚說得也妙,認為「江湖」一詞出自佛經。最無學問的是一位曾經留學英倫的政圈中人,這位女士認為:「非常難。『江湖』具有多重意義,難以翻譯成英語。」簡直是門外漢!若要「政治正確」,或可改稱她為「門外姝」吧。
需要知「英國文學」與「中英雙語翻譯」是兩門不同的專業,日常以英文應對的水平高,不代表就可以做好翻譯的工作,否則大學的翻譯系都可以合併入英文系了。凡是名詞翻譯,都不可以架空上文下理;隨便拿一個多義詞來胡扯,當然「非常難」。詞義既涉及深層文化內涵,亦經常隨不同時空而有不同理解。筆者是英國特許語言學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nguists)的會員,當年參加專業翻譯文憑試(等同碩士學位),其中最難的一張考卷就要求考生在一篇譯文加五至六個註釋(annotation),考試章程鄭重指明這類註釋要討論翻譯時遇上的難題,以及考生怎樣處理。近年因應考生的水平下降,已取消了這個「非常難」的基本要求。
回到「江湖」這個雙音節詞的本義、引伸義和語境義。最古老的「江」,又叫大江,本義就是長江。這跟「河」一樣,河又叫大河,本義是黃河。後來江、河都由專有名詞轉化為一般名詞。現時中國北方的河流較多稱河,如淮河、海河、汾河等。南方的河流較多稱江,如長江的支流湘江、漢江、贛江等,當然還有養育許多廣東人的珠江。「湖」,則泛指一般湖泊。華夏文明發展到有了鄉村城鎮之後,人民吃井水多過吃河水。「江湖」逐漸變成不是很多人聚居的地方,因而有了新解釋。例如泛指中央以外的「四方」,又或者是隱士的居所等等。「相忘於江湖」、「處江湖之遠」或者「跑江湖」都是從「較偏僻」、「較少人居住」,以至「不是政經中心」的意義引伸出來。
《水滸傳》的「江湖」則有更豐富的「語境義」。讀過英國文學的「門外姝」竟然沒有想到司各脫爵士(Sir Walter Scott)的《劫後英雄傳》(Ivanhoe),實在叫筆者感到咄咄稱奇,我們這輩香港仔唸中學時應該讀過其簡化本。書中有羅賓漢(Robin Hood)一夥的「法外強人」或「亡命之徒」,英文叫outlaws。參照英語世界、英國文學的語用慣例,《水滸傳》中的「江湖」可以譯為「world of the outlaws」,即是以「羅賓漢一夥法外強人的生活圈」來類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