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恆團隊製作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地圖。 網站截圖
狸美美
如果說有一個職業能屢屢將人類的創造力推上新高度,您可知它是什麼?科學家?錯。藝術家?錯。答案是中國的食品生產者。
還記得當年媒體爆出嬰兒奶粉裏摻了三聚氰胺時,您的震驚麼?然而時至今日,當蘇丹紅、孔雀石綠、瘦肉精、地溝油、牛肉膏、甲醛白菜、人造豬耳乃至舊皮鞋都堂而皇之登上了餐桌時,你除了應接不暇到麻木之外,可還想過別的?比如——把這些毒食品連同它們的製造者「擲出窗外」。
近日,一個名為「擲出窗外」的有毒食品網站經上海某官方微博轉發後爆紅,該網站的創建者、二十六歲的復旦大學碩士生吳恆聯合三十四名網絡志願者,在遍閱一千多萬字的資料後,整理出一個收錄近三千條有明確地點及受害人的內地食品安全事件資料庫,時間跨度為二○○四年至今,同時提供搜索功能、地圖功能及吳恆親自撰寫的長篇食品安全調查報告。所有內容一絲不苟,儼然一部中國內地食品安全的編年史。
從吳恆團隊製作的地圖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八年之中,內地食品安全的危重地區,從四個暴增至十一個,其中整個長江以南幾乎全部淪陷。
在網站首頁的「心路歷程」——《擲出窗外: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中,吳恆受《左傳》中「易子相食」的啟發,改用「易糞相食」來形容現在內地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說明白點,做變色饅頭的雖然不會吃自家的饅頭,但會吃到地溝油;提煉地溝油的不吃小食店的炒菜,但難免會吃到毒膠囊;做毒膠囊的發誓每日鍛煉身體保證不生病,但他的孩子未必逃得過毒奶粉……按吳恆的話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你以為天底下只有你一個奸商?
「聽著噁心,但現實更噁心」,是一位網友對「易糞相食」一詞的評價。必須承認,在這個有心人出現之前,人們只知道「有毒」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卻沒有看到如此集中的、血淋淋的現實。而吳恆建站的目的亦在於此:讓更多的人警惕起來,行動起來,把問題食品及奸商「擲出窗外」(取自美國總統羅斯福把早餐香腸擲出窗外的典故,該次事件換回了美國的《純淨食品與藥品法》)。順便一提,吳恆甚至成立了一個「中國食品達爾文獎」,用以評選那些「旨在消滅中國人的中國食品」,獎金定為一元四角,取諧音「一塊死」。
最後必須要說的是「心路歷程」中提到的一個細節,說有位母親在傳授購買安全牛肉的經驗時說她會選擇清真肉舖,一般不會出問題:「因為他們有信仰」。
最關鍵的要害,也許正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