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了「眼中釘」薩達姆後,陷於泥潭而無法自拔,無奈之下只好宣佈「撤軍」。就在美軍「撤軍」的當天,巴格達政權發生激烈動盪:伊拉克最高司法機構以涉嫌參與恐怖活動對副總統哈希米下達逮捕令;總理馬利基向國民議會提交申請,要求通過對副總理穆特拉克的不信任案;巴格達發生幾十起自殺式爆炸襲擊,爆炸聲響徹巴格達上空。凸顯美國留給伊拉克的不是民主、繁榮,而是災難。被逮捕的副總統哈希米所屬派別、以及副總理穆特拉克的部下極力抨擊華盛頓培養的馬利基是「獨裁者」,力圖建立獨立王國,比薩達姆還要薩達姆。
美伊互不信任埋下禍根
不僅伊拉克人認為馬利基是獨裁者,白宮也擔心馬利基會重演「由民主鬥士演變成眼中釘」的悲劇,對伊政府表現出極度「小心」。為了「保衛」在伊拉克的戰鬥成果,控制馬利基政府,美國在巴格達底格里斯河畔的風水寶地建成了佔地0.44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使館。內有「外交」人員1000名,情報人員3000名,特種部隊500名,正規軍1萬名。為了安全,使館外還特別僱用5000名伊拉克人負責周邊保安。美軍的舉動當然引起馬利基的不滿,於是近日未「照會」美軍訪問莫斯科,和俄羅斯簽訂了42億美元的軍火合同。華盛頓已經感覺到,「美式民主」正繼續造就「薩達姆」。
1954年,中情局策劃並導演伊朗政變,扶植巴列維國王上台,並稱之為「民主」政權,扶持的巴列維於1979 年被伊斯蘭人推翻。上世紀70年代,中情局支持薩達姆的復興黨推翻伊拉克政府,使薩達姆成為美國對付伊朗的工具。但後來,由美國扶助上台的薩達姆又變成華盛頓的眼中釘、肉中刺,最後除之而後快。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無視世界輿論和聯合國的強烈反對,對伊進行全面軍事打擊,以近5000名美軍士兵死亡、逾10萬伊拉克人喪生的代價建立了馬利基政權。
為了「扶持」馬利基政權,五角大樓「賣給」伊拉克大量武器。但礙於有過「扶助薩達姆和伊朗,反而成為敵人」的教訓,擔心伊拉克日後「政變」又會成為美國的敵人,所以賣給伊拉克的武器全都是過時貨。馬利基政府對此完全不可接受,於是避開美國轉向俄羅斯購買軍火。儘管美國在伊拉克布置了大量的軍事、情報人員,控制了伊拉克政府官員的動向,但由於美國大量掠奪了伊拉克的資源,華盛頓和巴格達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已經進入極限。美伊間的禍根也就此埋下,催化馬利基有可能演變成新的「薩達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