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頤衡
香港近年政治爭拗不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前日指出,香港經濟一些深層次矛盾正在顯現,競爭優勢開始弱化,認為發展經濟是當前香港的首要任務。香港社會各界均認同張德江言論,相信張德江是次講話,是再次提醒港人必須減少政治內耗,把焦點投放於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香港不能陷入政治紛爭之中
對張德江強調「香港一些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香港城市大學專業持續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張德江雖沒有提及「佔領中環」等事,但實際隱含了對香港當前「佔領中環」、政改爭拗等問題的提點和警告,提醒香港不要過度政治化,要返回「經濟城市」的軌道:「提醒這些事可能令港人分心,令整個社會撕裂,不利於聚精會神地搞好經濟,特別現時西方的經濟危機,還可能有反覆。」
香港從來是一個經濟城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商機處處,繁榮的日子大家都有目共睹。多年來,生於斯長於斯的港人為生活為發展打拚,在社會作出了種種的貢獻。
但是,1992年英國委派彭定康擔任末代港督,在香港的最後5年,彭定康多生事端,使原本能平穩過渡的香港陡生波折,刻意將香港蛻變為一個政治城市,當時即有人說,彭定康是英國政府派駐香港的「攪局者」。彭定康的這一套,遭到了香港各界及英國有識之士的反對。英報曾經報道,香港商界領袖絕大多數都感到彭定康「大錯特錯」了,「香港不能陷入政治紛爭之中」。
外圍危機與內耗交織令市民憂心
在1992年的港大論壇上,李光耀引述兩位前港督在上議院的發言,質疑彭定康違反中英談判時的協定,一向辯才無礙的彭定康無言以對。1999年10月,李光耀在香港出席研討會,明確指出香港是個經濟城市,對中國的好處是穩固的制度、專業管理、成熟的金融市場、法治、法例和規例的高透明度、人人有機會的公平競爭,以及以英語為商業語言的國際都會。
的確,香港從來都是一個經濟城市,不是政治城市。港人的優點是可以化世間萬事為經濟動作。但是,回歸15年來,反對派利用市民對政府管治和施政的一些不滿,製造矛盾,分化社會,香港陷入內耗深淵,民粹主義氾濫,政治生態惡化,社會難以和諧,政府動輒得咎,無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回歸以來的泛政治化傾向,衍生數不清的爭拗。民粹主義氾濫,內耗和爭拗不斷,令政府動輒得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這不僅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亦令香港社會產生了可能會被邊緣化的憂慮。外圍危機與本港內耗交織,令市民憂心。這些年來,各界紛紛反思香港在世界經濟舞台所扮演的角色,亦借鑑大城市興衰的教訓,為香港尋找前途和發展的契機。
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
目前全球政治及經濟前景並不明朗,世界政局面臨種種變化。5年前的金融海嘯爆發後,拉動全球的歐美經濟一直疲弱,凸顯了深層結構問題,失業率和政府赤字高企,問題嚴峻。歐洲面臨前所未見的債務危機,多國政府瀕臨破產,為了削減赤字採取緊縮財政措施又帶來社會不安。歐美是中國產品的最大市場,經濟不景,消費力弱,香港在內地的廠商不能倖免,中國經濟增長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些外部因素,直接和間接地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在此情況下,張德江指出,現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過去,而全世界現在關注的重點是盡快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實現經濟復甦和發展。「所以說,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經濟發展問題。這道理,那道理,歸根到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否則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張德江的講話,雖把焦點放在經濟發展上,但估計實際也隱含了對香港有可能出現的「佔領中環」行為、政改爭拗等問題的提點和警告,提醒香港不要過度政治化,要重返「經濟城市」的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