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猜拳之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31]     我要評論

陶 琦

 民間很多地方都有划拳行令之俗,尤其是喜慶酒宴,坐中客常以此助興。遊戲是由兩人同時出手,並將雙方所出的手指數目呼喝出來,猜中者為贏,輸者被罰喝酒。人們乃借划拳帶來的喧騰熱鬧,增輝於宴席,提高參飲者的興致。在一些地方,酒宴上若無猜拳聲撐場面,即使席上大盤大碗,菜色豐富,也會被認為是在喝「啞酒」,難以盡興。

 關於猜拳的起源,明人陸容的《菽園雜記》說:「或言u弋夫人手拳曲,時人效之,因為此戲。」稗史相傳,漢武帝的妃子u弋夫人,手天生不能張開,時人效仿,遂有猜拳之戲。當然了,這種說法只是具有故事性,可信度並不高,因猜拳是在宋代才出現的酒宴遊戲,是由最早的「藏u」和「猜枚」演變而來。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載,漢時之人在酒宴上尋樂子,是眾人共藏一u,由一人求之,猜測u在誰的手裡,輸家吃酒贏家唱曲,為宴席助興。另有一種酒席遊戲,是由人在拳中握住松子、蓮子、棋子之類的小物品,讓人猜測單雙、數量及顏色。猜拳就是綜合了「藏u」及「猜枚」的手法和技巧,改用手指代替物品,以猜出手指的數目定勝負,故又稱為「拇戰」。

 嶺南一帶,猜拳又被俚稱為「猜馬」,其中也有說法。清人翟灝的《通俗編》曰:「是以計數之物為馬也,今俗猜枚之物,謂之拳馬……皆屬計數之意。」古人猜枚所用的松子、蓮子或棋子,都被稱為「拳馬」,意為與交易計數所用的砝碼一樣,只是用途不同。而猜拳改用手指,手指就是「拳馬」,故稱為「猜馬」。而且在猜拳時,為討口彩,不論呼三喝四或喊七叫八,都要喊出吉利或友好的話語,以示尊敬另一方,才能起到活躍場面、促進喜慶氣氛的效果。

 明代之際,猜拳已經非常普遍流行。明人謝肇淛的《五雜俎》裡提到,萬曆年間,蘇州有一位姓袁的人編著了一本《拇經》,專門教人划拳,說是熟學後可天下無對。後來有行者精於此術,與人猜拳,果然百戰百勝。很多人不服,認為他作弊,或者是有法術,實際上只是他的記憶力強,反應迅捷而已。因他跟人猜拳,觀看別人出拳十次,就能基本掌握此人出拳的規律,故與人交手,皆無往不利。

 到了清代,猜拳不僅是市井酒徒的娛樂,亦是富家貴族子弟飲酒時的消遣。《紅樓夢》的第六十二回:「平兒襲人也作了一對划拳,叮叮噹噹,只聽得腕上的鐲子響。」而且在清代,還發展出了新的划拳名目,名為「打通關」。酒宴上,由一名酒客與席上諸人逐一划拳,勝則過關,負則罰飲再劃,如此全數通過才算結束。清末小說《海上花列傳》裡就有描述:「子富笑道:『我先來打個通關。』乃伸拳從朱藹人挨順豁起。」這種「打通關」的猜拳方式,至今仍在不少地方流行,是活躍氣氛、熱絡座客感情的重要酒桌遊戲。

 然而酒桌上的猜拳之戲,往來頻繁,融洽感情,固然多歡樂,但也有弊端。因常有人在酒精的刺激下,過度興奮得意,由此失去常態,不注意時間及場合,猜拳的聲調越提越高,喧鬧聲對他人形成了影響和干擾。所以,凡事皆有節制,適可而止,才能更好地領悟「花看半開,酒飲微醉」的佳趣。

相關新聞
百家廊:是非不分的難點 (2013-10-31) (圖)
亦有可聞:猜拳之戲 (2013-10-31)
翠袖乾坤:電視「零」的傳奇 (2013-10-31)
海闊天空:教堂裡的方舟 (2013-10-31) (圖)
杜亦有道:歷劫人生 (2013-10-31)
隨想國:你點解咁靚? (2013-10-31)
獨家風景:傳記不好拍 (2013-10-31)
百家廊:心事梳妝^ (2013-10-30) (圖)
琴台客聚:莫言筆下的余華 (2013-10-30)
翠袖乾坤:甄子丹趙文卓反目 造就安志杰 (2013-10-30)
天言知玄:借物完志 (2013-10-30)
生活語絲:祖父母節 (2013-10-30)
隨想國:嘴炮人 (2013-10-30)
路地觀察:打針發燒還能做甚麼?(二) (2013-10-30)
百家廊:胡同空間 (2013-10-29) (圖)
琴台客聚:雅與俗 (2013-10-29) (圖)
翠袖乾坤:阿忠阿孝 (2013-10-29)
海闊天空:亞美尼亞的美麗傳說 (2013-10-29)
杜亦有道:好歹電影史上佔過一席 (2013-10-29)
思旋天地:金秋十月 (2013-10-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