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特區政府「政改三人組」明確表示,「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提名」均不符合基本法的框架,政府不可能接納違法的建議,這些方案不可能納入政改第二階段諮詢。輿論認為,「公民提名」等方案不符合基本法,已無疑義,當局明確排除「公民提名」方案,不但正視聽,更有利政改討論重回正軌。輿論並呼籲,溫和反對派應擺脫激進派以及「公民提名」的綑綁,讓普選走出生路。
《星島日報》社評認為排除「公民提名」,有利務實推動普選,「早在港府正式展開政制諮詢前,部分『民主派』人士已經拋出以『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的方案,搶佔討論平台。中央呼籲港人在基本法框架下商討政制發展,但是大家仍然花了不少時間在基本法所無的『公民提名』機制偽議題下空轉。實際上,堅持不可能實現和不合基本法的方案,令香港政制原地踏步,才是出賣民主。......『公民提名』搶佔議題,令社會較少關心真正需要討價還價的重要項目,包括提名委員會是否行全票制、是否得到過半數提名才能夠出選特首等門檻。政制討論進入關鍵階段,需要更多備受社會尊敬的人士站出來表達立場,包括法律界人士、專家學者、資深政治人物,不考慮黨派利益,不受個人政治前途左右,真心為香港,對民主發展有見地的人。」
排除「公提」 務實推動普選
《明報》社評指排除「公提」不足為奇,「政治現實看不到各方對『公民提名』有達成共識的可能。不過,隨着首輪諮詢結束,包括中央、特區政府、3人組以至建制派,要從法律的保護殼走出來,向港人展現他們心目中的普選,到底是什麼模樣。林鄭月娥等人篩走『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三軌方案』,只要對本港政治生態和情勢稍有認識,都不會感到奇怪,因為按政治光譜分類,這些方案屬於『泛民』陣營激進極端勢力的訴求,與大多數『泛民』的中間溫和力量,也顯得格格不入;特別是『佔中』商討日選出的3個方案,從投票人成分、激進政團動員影響投票結果等情况,已經充分證明方案的激進極端屬性。政改3人組的宣示,在『泛民』陣營未引發普遍不滿,其理在此。」
《信報》分析文章指當局明確排除「公提」是一石二鳥,「5月6日『佔中』參與者篩走所有溫和普選方案,獲最高票的3個方案均包含『公民提名』元素,令不支持『公提』、或認為其他非『公提』方案同樣可接受的『泛民』支持者和市民感到並無真正選擇。面對『泛民』推動政改的兩頭馬車(『佔中』和『真普聯』)有被激進派主導的形勢下,溫和派有意另起爐灶,政府趁機再出口術,表明3個『公提』方案將在第二階段『被消失』,有一石二鳥作用,既再出重拳打擊『公民提名』及已與『公提』綑綁的『佔中』,亦可為溫和『民主派』創造空間。」
《星島日報》署名文章指政改討論還看政府方案,「政改三人組昨天會見傳媒,開宗明義預告,政改第二階段諮詢,『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都會被擯出局。這個結論,其實一點都不新鮮。連大律師公會、律師會都指『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違憲』,政府又豈會提出『違憲』的方案徵詢巿民意見。昨天包括溫和派在內的『泛民主派』仍表示會力爭『三軌方案』,就顯得有點『裝模作樣』。其實,『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從開始已經是『偽命題』,『泛民』明知『三軌方案』早已『壽終正寢』,溫和『泛民』實際爭取的,是一個容許競爭的低門檻提名方案。因此,政改第二階段諮詢的關鍵,是政府提出的方案,提名門檻有多高,這才是整個政改的關鍵點所在。但港府究竟有多大的空間提出方案,或要視乎政改第二部曲,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八月作的決定。」
堅持違法方案政改將無生路
《信報》署名文章認為溫和派應與「公提」切割,「『佔中商討日三』企圖綑綁溫和『泛民』,但溫和『泛民』與市民大眾一樣,是希望特首普選能夠實現,是認同跟中央溝通促進政改,因此溫和『泛民』立即反擊,批評『商討日』選出的方案完全沒有代表性,缺乏民意,脫離絕大部分不願意跟中央政府對抗的市民。激進『泛民』藉騎劫『佔中』,圖把『公民提名』包裝成港人唯一選擇,既不顧『公民提名』違憲的現實,亦不顧中央不可能接受,它只會把政改帶向僵局。......香港政改要向前走,佔大多數中間、溫和的民意就要敢於發聲,在民意上壓倒激進聲音,才有機會減低『佔中』風險,也才有望實現2017年普選特首。對此,溫和『泛民』有責任調整身段,重新投入政改討論。」
《成報》署名文章則指堅持違法方案,只會令政改破局,「2007年,中央為行政長官普選開綠燈,香港最快可於2017年進行特首普選,市民都熱切期盼這一天。然而,在政改諮詢進行前後,我們似乎看見不少的阻滯,例如有人提出違法的『佔領中環』、有人提出不符合基本法的『公民提名』等等。誠然,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對於行政長官普選意見紛雜實屬正常,但若我們糾纏於某些不符社會共識的方案,而阻礙政改的落實,這是相當可惜的,也不是香港市民所樂見的。若香港不能在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相信大部分市民都相當失望。走一步總比原地踏步好,冀各方人士都能心平氣和地採取『有商有量』的態度,謀求最大的共識,為香港民主向前走而作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