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上宣佈:「將積極推動建立上海與香港股市交易的互聯互通」。據報道,「滬港通」建立後,內地投資者可以購買指定範圍內的香港股票,而香港投資者也可以購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業內人士認為,對香港市場來說,「滬港通」意味着對13億人口的國人所持有的財富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流入缺口。如果香港能夠真正將內地投資者帶入資產全球配置市場,讓內地投資者取得合理報酬,內地就會有不少資金湧入香港這個市場。因此,香港應積極為「滬港通」發展早作準備。
香港的機遇與挑戰
毋庸諱言,「滬港通」對香港來說,是另一次機遇與挑戰。開通香港和上海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股票交易,不僅給兩地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也會對兩地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與衝擊。這一重大政策發佈,不僅體現了中央政府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的決心,也反映出中央政府對內地金融市場的自信。
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所言:「對香港來說,滬港通將有助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的戰略性融合,增加人民幣資金於在岸和離岸市場之間的雙向迴圈,進一步提高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並在過程中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香港有些人擔心,「滬港通」啟動,上海將會超過香港。其實,香港的軟實力決定了短期內不會被上海超越。首先是香港為自由港,資金出入無限制;其次是在香港成立公司毋須政府審批,手續簡便;而且香港有一套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金融法制體系。
完善互惠互利政策
眾所周知,香港市場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成熟市場,不僅有一套成熟的法律制度及市場行為準則,還有多年逐漸建立起來的市場信用基礎及市場文化。無論是資金、人才、資訊等資源流動,或是思想觀念及文化之傳播,都是與全球各個市場相連接。通過香港市場,不僅可以把內地投資者帶向全世界,也可以把全球各市場的投資者吸引到上海股市來。這種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將使香港市場及上海股市以最低成本和制度安排發展與繁榮。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香港的金融政策,從來與內地合作都是互惠互利。特區政府會協調交易所及清算部門等,與內地對口機構落實「滬港通」機制。目前,有關「滬港通」的制度準備、機制安排、交易細節和利益分割等工作,都在加緊準備之中。一些運作細節如「風險防火牆設立、兩地交易規則的延續和對接、均分交易收入等政策」,近日已陸續出台。又如:操作便利化、細化交易規則、明確交易品種、控制額度上限、投資者無地域限制和兩地監管執法等,都在「滬港通」方案中做了明確規定。因此,「滬港通」政策準備更為充分,並將在6個月後,即10月份正式啟動實施。
落實措施加強監管
「滬港通」的監管問題,是香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滬港通」細節正式推出時,香港特區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試點計劃啟動前,須要先落實所有必需的監管批准,市場須已準備就緒,及相關的運作安排應已妥為設立。兩地證監會將設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加強跨境執法合作,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違法行為。特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包括金融發展局,都將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並進一步促進兩地的資本市場雙向的開放和健康發展。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透露,制定「滬港通」(滬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時,香港和內地已就監管的合作安排達至共識。在開放初期,須考慮風險控制,因此訂立額度機制,減少出錯。他又說,「滬港通」是資本帳的開放項目,可以促進改革,但初期必須考慮安全和風險。若要繼續發展互聯互通機制,初期需要熟習環境、運作,盡量減少出錯,因此訂立了額度,日後視乎發展才會考慮改變。國家證監會於公告中亦稱,兩地交易所及登記結算機構應當按照穩妥有序、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推進開展「滬港通」的各項營運和其他工作,在完成相關的交易結算規則和系統、獲得所有相關的監管批准、市場參與者充分調整其業務和技術系統、所有必需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準備就緒後,才能正式啟動「滬港通」。
顯而易見,滬港市場建立互聯互通機制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滬港通」使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也使內地證券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同時,兩地市場融合與互通,使香港再次成為連接內地市場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