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5月21日,亞洲各國關注的目光將聚焦在中國上海。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下稱亞信)第四屆峰會在這裡召開。來自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負責人將應邀與會,其中包括11位國家元首、1位政府首腦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在亞信峰會的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作主旨演講。此次峰會最重要的議題和作用,作為亞信主席國的中國,將倡議和推動各國樹立「亞洲新安全觀」。新安全觀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核心內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實質是超越單方面安全範疇,以互利合作來消弭分歧、化解矛盾。「亞洲新安全觀」引發全球期待,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負起責任才能不負眾望
亞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地緣政治局勢最不穩定的地區。鋪開一張亞洲地圖會發現,亞洲的複雜狀況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洲。這是一個破碎的版圖,大致由三個板塊組成:東北亞、東南亞依然保留着冷戰的痕跡;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是美國的盟國,美國因素主導着這一地區,可稱之為一極;中亞、西亞是伊斯蘭世界,近年來宗教極端主義在此復興,他們與以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勢不兩立,對抗多年,可稱之為另一極;中部是中國、俄羅斯大部分區域、蒙古等國,是既不同於西方、也不同於伊斯蘭世界的又一極。亞洲涵蓋了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不同文化、宗教、制度所造成的衝突。在今日之亞洲,既有傳統安全因素,比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又有非傳統安全因素,比如,恐怖主義、極端勢力與分裂分子猖獗、毒品走私、軍火交易、環境安全等等。
儘管矛盾複雜、衝突不斷,但亞洲需要長久的和平穩定,亞洲的安全事務必須由亞洲國家來主導。亞洲國家怎樣主導?首先需要一個共同的安全觀,然後,據此安全觀建立一整套能被各國所接受的安全機制,才能真正締造亞洲的和平與繁榮。
環顧今日之亞洲,哪個國家能夠主導這一歷史進程?日本雖然富裕,但二戰的歷史舊賬尚未徹底清算,軍國主義陰魂不散,讓亞洲鄰國深感擔憂,沒有資格擔當大任;俄羅斯雖然有三分之二的國土在亞洲,但無論是從歷史文化、還是地緣政治看,它本質上是歐洲國家;印度雖然發展迅猛,但目前還不足以成為亞洲的領導者。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締造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人口最多和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歷史的責任落在了中國肩上。中國扛起這個責任,是為亞洲贏得未來,也是為自己贏得未來,唯有挺身而出,才能不負眾望。
擔當亞洲安全事務領導者 中國有兩大優勢
擔當亞洲安全事務的領導者,中國有文化上的優勢。以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倡導「價值觀外交」。與他們價值觀相同的,就是朋友,就可結盟;反之,就是他們攻擊的對象,就是他們潛在的對手。綜觀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從打擊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塔利班,到威脅伊朗、敘利亞,從本質上講就是價值觀的衝突、文明的衝突。而中國則不同,中國是一個受儒家文化影響數千年的國家,儒家講求「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彼此的價值取向不同,但我們可以和睦相處。這種理念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心中,是一種文化基因,不會因為領導人或領導集體的更替而改變,這種理念能夠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會成為亞洲被撕裂的版圖上的融合劑,推動亞洲的和平穩定。
擔當亞洲安全事務的領導者,中國有經濟上的優勢。如果我們把亞洲分為三極的話,中國恰好處在以美國主導的一極與伊斯蘭世界一極的中間位置,從地緣上看,可以發揮彌合二者之間衝突的作用。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用經濟的紐帶把不同的板塊連結起來,通過經濟融合,促進各方信任與合作,推動共同安全。事實上,中國已經開始照此思路行動了。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10月,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以中國為起點,「一路」通向中亞、西亞,「一帶」連結東南亞。以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有能力為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領頭羊」。
形成亞洲安全機制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亞信峰會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信任措施的實施,在亞洲創造一個不可分割的安全區域,所有國家都可以和平共處,它們的人民可以在和平、自由和繁榮的狀態下生活。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要讓它變成現實,絕非一日之功。從「亞洲新安全觀」的提出,到「亞洲安全機制」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亞信會議目前論壇的特點更濃一些,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組織,在從「論壇」到「國際組織」的跨越中,至少有四個難題需要破解,而這對於中國來說,需要艱辛的努力和更多的付出。
新安全觀倡導共同安全,亞信會議如何讓對抗的勢力和解?除了前面所說板塊撕裂之外,亞洲還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對抗,比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還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嚴重不信任,比如中韓與日本,日韓與朝鮮。亞信成員國必須找到和解的出路。
新安全觀倡導綜合安全,亞信會議如何應對非傳統安全?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跨國犯罪、毒品貿易、非法移民、生態災難......這些非傳統安全的問題在亞洲尤為突出,亞信會議成員國應該結成命運共同體來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新安全觀倡導合作安全,亞信會議如何建立合作機制?亞洲一些國家已經有了一些區域合作機制,比如:上海合作組織,東盟10+3合作機制等,這些機制在某些地區、某些領域發揮了有益的作用,這些機制能否複製?需要艱辛探索。
新安全觀倡導可持續安全,亞信會議如何預防和避免地區衝突?歐安組織有一個預防衝突中心,亞信會議成員國能不能形成共識、建立一個類似的機構預防地區衝突? 這也需要不懈努力。
「亞洲新安全觀」的提出僅僅是一個起點,中國的責任與擔當,將在今後合作發展和互利互惠的道路上一一彰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