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慎防反對派攻擊遊行三大陰招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明日舉行「和平普選大遊行」,大遊行籌委會宣布,至今已接獲1,170個團體報名參加,預計遊行人數超過12.6萬人。不過,最終會有多少人參與大遊行,仍然是未知數。但筆者始終對香港人有信心,在香港面臨重要關口,在本港的法治和民主面臨威脅的時候,沉默的大多數一定會出來,表達民意的呼聲。明日的大遊行,已經超脫政黨之別,而是要反映市民最純樸的心聲,反對「佔中」,保護普選,這是香港社會最大的公約數。不論是左中右的市民,只要是為香港好,都有理由明日走出來參與遊行。

對於大遊行「保普選 反佔中」的主題,就是反對派都不敢明確反對,原因很簡單,大遊行目的是要保普選,如果反對派打正旗號反對,他們豈不站在民主的反面,他們之後還可以高舉「爭取民主的大旗」嗎?所以,反對派以至《蘋果日報》之流,對於大遊行一直只採取冷嘲熱諷的態度,對發起人發動人身攻擊甚至人格謀殺,其實都是因為怯於民意,不敢與反「佔中」的民意對撼,才要以這些下三流手段意圖打擊大遊行。

不過,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反對派不敢正面與強大民意為敵,但不代表會坐視大遊行成功進行,他們將會使出三大陰招:一是自編自導自演所謂收錢遊行鬧劇,這是本小利大的抹黑行動。記得早年《蘋果日報》就曾導演出所謂「金毛青年」收錢參與支持梁振英集會的假新聞。但及後卻揭發該青年根本是《蘋果日報》派入去,並且製造出這樣一套低成本鬧劇。現在看來,這套鬧劇在明日幾乎肯定會再上演,只要找來幾個反對派支持者接受《蘋果日報》記者訪問,說收了多少錢遊行,就可以肆意對大遊行進行抹黑。不過,大聯盟對此已經作出防範,對於有關行為,所有糾察都會立即拍下他們的容貌,公之於眾。如果再要自導自演的人,小心自己成為了主角。

明槍易擋 暗箭難防

二是慎防激進派會故意製造衝擊。「人民力量」已揚言會在維園門口開街站進行所謂「消毒」及舉行圖片展。可以預期,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挑釁參與遊行的市民,甚至故意激怒他們以製造肢體衝擊,屆時他們就會立即報警,並且高調接受訪問,指被遊行市民攻擊,他們是「暴民」云云,意圖將遊行市民「污名化」。這種行徑其實並不新鮮,記得上一次政改方案時,市民舉行支持政改的大遊行,同樣遭到社民連等激進團體的衝擊,導致活動一片混亂。這種陰招漠視參與市民的表達自由和安全,與所謂民主精神相差十萬八千里,參與市民根本不需理會他們,讓「人民力量」之流在街站上自暴其醜,最後灰頭土臉地離開就可以了。

三是要小心反對派媒體的誤導。在遊行中,一些親反對派傳媒的記者,會隱藏記者身份走入人群中,之後故意找一些獨自參與遊行的人士,不斷向他們提出種種具誤導性的問題,繼而將市民的說話斷章取義,大力抹黑。這是反對派的一慣伎倆,參與遊行的市民對此應有所警惕,以免意願被別有用心者扭曲。

當然,不論反對派花招再多,也不可能隻手遮天,掩蓋廣大市民的民意。明日是香港前途的一個分水嶺,香港是向上騰飛還是向下沉淪的關鍵點。市民花一個下午走出來,參與「保普選 反佔中」大遊行,不為什麼,就是為了我們生活的香港。

相關新聞
公民黨政治打壓林新強 製造寒蟬效應損言論自由 (2014-08-16)
「保普選 反佔中」凝聚共識 推動政改 (2014-08-16)
「保普選 反佔中」 港人要發聲 (2014-08-16)
慎防反對派攻擊遊行三大陰招 (2014-08-16)
齊心保普選 為香港加油 (2014-08-16)
黎智英涉洗黑錢被關閉戶口 暴露其顛覆計劃 (2014-08-15)
廿四味:反對派終於從「公提」幻想中醒來 (2014-08-15)
來論: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集中精力發展香港 (2014-08-15)
鄭宇碩涉「收回佣」誠信破產 (2014-08-15)
僑胞籲港人 防「佔中」禍港 (2014-08-15)
遊行保普選 齊心反「佔中」 (2014-08-15)
大簽名為政制向前添動力 (2014-08-15)
陳健民揚言提前「佔中」 圖令政改一拍兩散 (2014-08-14)
廿四味:8.17大遊行是溫和反對派「救命稻草」 (2014-08-14)
從張曉明論述國家安全看提委會把關功能 (2014-08-14)
為和平為普選 8.17走多步! (2014-08-14)
抵觸基本法 中央不會接受 (2014-08-14)
解惑篇:尋求共識要靠基本法 (2014-08-14)
雪泥鴻爪:把握機遇 依法普選 (2014-08-14)
中央高度關注國家安全 反對派與張曉明會面須作回應 (2014-08-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