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其實,「利用我們已知關於人類行為的信息」逐漸找出「針對日常難題的互動解決辦法」,無論中美,這種追求和努力都是值得肯定和誇讚的。問題是我們的「第一」和「第二」,還有其他「第N」們,能否少一些商業氣息的功利目的,而多一些面對種種「社會危機」時的科學精神和最起碼的真誠?
真誠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誠實面對,真心要學,即以美國為例,它除了有些不成功的「實驗」不足為憑之外,也還真是有不少創意和舉措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例如,在美國的不少公共場所如今都為移動設備用戶們開設了服務專區。特別是在一些演出場所,相關方會在觀眾席預留出一部分tweet seats(「推特」用戶專座),並配備特製手機遮光盒。這樣,安坐其位的觀眾即可在觀看演出時用手機拍照並上傳社交網絡而又不影響其他人了。
這樣的情景,我們現在雖不能至,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種突破瓶頸的暢快,甚至是一種享受到雪中送炭的喜悅。
這種「數字人」的感覺,應該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再如英國有一家名叫「新福里斯特」的國家公園,它每年接待的遊客有一千五百萬之多。今年六月,公園行政管理機構對五百零二名十八歲及以下兒童和一百零八位家長展開了一項調查。結果,有十分之七的兒童認為家長過於專注地使用移動電子設備,而有五分之三的成年人也對自己的子女持有相同看法。
怎麼辦?設立一條「手機人行道」當然有點不靠譜,七月二十二日,這家公園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高科技電子設備託管箱」。這個「Tech Creche」為可數的名詞短語,意思是為鼓勵人們在進行戶外休閒活動時放棄使用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而設計製作的保險箱。具體應用為,遊客入園前要把車鑰匙和數字設備存進箱內,並簽署承諾書,保證遊覽時「把盯着屏幕的時間用於同家人共處」。公園方面稱,若達到預期效果,其他公園和保護區將逐步引入該裝置。
也許這個項目尚屬未定之局,但它明顯比那個已然不成功的「手機人行道」顯得更靠譜一些,而那條「手機人行道」,實在有點歪,您說呢?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