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民國四大才女是誰,說法很多,蕭紅、張愛玲,石評梅、林徽因,也有說是呂碧城、陸小曼,只有居首的張愛玲、蕭紅沒有變過,看來這兩位是被廣大民眾認可的。有關這兩位傳奇民國女作家的逸事很多,描寫她們的戲劇電影也有,張愛玲的幾乎沒有,蕭紅的則不少。
內地上映過一部電影《蕭紅》,霍建起導演,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那部《那山那人那狗》,還有講瞿秋白的《秋之白華》,莫言小說改編的《暖》等,作品票房雖一般,但都受到業界重視,海外票房也不錯,是內地為數不多的着重知識分子題材、唯美含蓄有文藝質感的導演。二零一二年三月八日,霍建起執導的《蕭紅》在內地公映,作為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即便是在婦女節,買票觀看的人也是寥寥無幾。《蕭紅》的宣傳海報,是一張蕭紅、蕭軍及端木蕻良三人大床同眠的劇照,這讓不少蕭紅的擁躉感到反感。霍建起說,這是製片方從商業出發的設計,與他無關。一位內地女作家說,最初知道有人拍蕭紅,很期待。但看了海報之後,發現實在有點無聊。且不說,感情是作家蕭紅的隱私,而且對於那樣一個女作家來說,也不夠尊重。愛情並不是蕭紅生命的全部,充其量只是她生命中的一小部分。片中的一些情節也引起爭議,比如,魯迅為蕭紅的小說《生死場》寫序,蕭紅前來表達感謝,魯迅反問:「怎麼謝?」,那話裡有話的眼神,暗示兩人之間有曖昧。有觀眾說,僅僅兩個小時,將心中的蕭紅形象扭曲了。電影中蕭紅、蕭軍與端木三人同床畫面,電影宣傳說這段三人戲拍得很文藝很唯美,我恰恰覺得暗示給觀眾的遐想空間比脫和露更可怕。涉獵蕭紅的題材,一定要有一個藝術家的態度,而不是急功近利,創作者應該研究蕭紅面對生活,面對人生、面對藝術的心靈史,而不是關注她的情史。喜歡這部電影的評論認為具詩意、從容、細膩。
張愛玲和蕭紅都和香港有關係,蕭紅的墓至今仍在淺水灣,香港的導演對蕭紅也有興趣,據許鞍華說,她很早以前就想拍蕭紅。
香港上演《黃金時代》的院線不多,票價一百元一張,觀眾以文藝女性為多。在戲院坐三個鐘,沒有走神,沒有覺得悶,不得不佩服導演編劇的本事。從多人旁述的角度,寫以蕭紅為主的民國作家群,很有新意。片中也有魯迅與蕭紅的戲,魯迅評點蕭紅的衣着,很含蓄,兩男一女大床同眠的戲也有,但拍得很自然,不讓人覺得齷齪,演員尤其選得好,曾覺得內地多數演員缺乏斯文感,飾演工農兵小市民小人物把握得好,演知識分子就有些造作,這一次卻活現了一批民國時代的青年作家群,看來都在靠導演選角和把握。許鞍華經驗豐富,手法老練,準確把握人物、細節,以至服道化都很精準,重現一九四一年的東北和香港。
看過《黃金時代》,馬上上網找電影《蕭紅》,但因版權問題,看不了,很想把兩部戲作個比較,兩地導演,同一題材,不同理解不同演繹不同把握,有意思,也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