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市場對美國聯儲局議息結果的解讀出現變化。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距離美國聯儲局議息結果公布已有一段日子,但值得討論的,其實並不只於新聞報道的即時興趣,更多要看當相關消息出現後,外界有何反應?這些反應是不是跟大家想像中相符?抑或有明顯的落差?這一些細節的解讀,可能比起純粹追逐或憧憬一時三刻,於新聞前後出現的一窩蜂關注可能更重要。
原因是,隨着時間過去,集體亢奮或情緒低落的效果將慢慢淡化,當有足夠時間慢慢沉澱和消化,大體上投資者的看法,往往要比之前的作出一定調節,以重新適應新事物出現後,本身預測與實際所知的出入,以至觀察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反應。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一段日子,投資者已經習慣,當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大家便要當心,因為這樣一來,大家均預計加息可能提早,原本玩得高興的資金流遊戲,可能要突然中止;相反,若出來的統計數字不太理想,反而是投資者開心之時,因為外界又把這事件理解為聯儲局不太可能提早加息,甚至必要時押後再押後,今年內不加息。然而,客觀上,近日所發現的,似乎有點奇怪。先說公布消息之前,外界似乎突如其來的,從早前炒作歐洲量寬的狀態中回復過來,改為炒作美元上升,延續去年9月起的美元強勢,聲勢一時無兩,逢關破關,其他資產價格,不論股匯商品均有壓力。有趣的是,在消息公布後,投資者似乎認為加息不再迫在眉睫,又把早前美元的好倉減持,相對來說,其他資產反彈急速。這一狀況延續了一周有多,近期所見,金價或油價,以至歐元的匯價,均有明顯升勢,有別於之前的頹勢。
愈溝通愈不明確
本來,這並非甚麼奇怪的事,既然聯儲局的議息聲明已一如外界預期,刪去「耐心」一詞,已是加息的先兆,但局方硬是不肯說個清楚明白,既強調沒有時間表,又把經濟前景展望下調。如此一來,不同於近年在期望管理中,大家愈溝通,一切底線愈清楚,如今卻是,隨着要見真章的日子愈來愈近,不確定性增加。
數據未盡如人意
關於這一點,投資者亦開始有所感受。君不見近來美國公布數據,頗不盡如人意,按着上述的逆向炒作思維,投資者理應高興都來不及,但美股就是連跌3天。如此一來,大家從客觀的表現上可見,投資者是擔心,是不是聯儲局發現增長動力其實不外如是,即使失業率已大為改善,但不要忘記,通脹仍是遲遲未能谷上去,難道局方已掌握一些證據,知道增長動力放慢,甚或受到外圍市場如歐洲或日本的緩慢復甦,以至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影響?無論是哪一個因素,投資者的反應說明,上述反向動作,似乎在短期內已失效,有關趨勢值得思考。■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