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繼港大和理大學生會之後,浸大學生會日前亦通過「退聯公投」,正式退出學聯。雖然學聯中人現時仍在耍花招,企圖阻止浸大退聯,但看來只是徒勞。至此,自稱代表全港大專學界的學聯,在「佔領」行動後短短半年時間,已經有三間大學的學生會退出,而且退聯之勢更在不斷蔓延。早前城大學生會為了配合學聯,竟然採取橫蠻手段阻撓「退聯公投」的進行,不斷刁難干擾,結果反而引起不少學生的反感,一些原本對退聯議題不感興趣的學生也對城大學生會的行為不滿,隨時會出現「報復性投票」。
一般預期,城大學生會的「退聯」機會不低。至於由學聯系統長期控制的中大學生會,由於有濃厚的學聯背景,在一眾老鬼力保之下勝負難料。但就算再沒有其他大學的學生會「退聯」,八間大學退出其三,學聯已經名不副實,土崩瓦解之勢已是難以逆轉。
筆者3月在文匯報已經撰文,預言羅冠聰「當選秘書長難阻學聯分崩離析」,因為「『勇武派』必定會逐步蠶食學聯地盤」。現在回頭看來,學聯分崩離析的結局早在「佔領」慘敗之後已經寫定。為甚麼在「佔領」期間威風八面的學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原因有三。
一是學聯在「佔領」期間的表現引發了社會輿論以至學界的反感,中間學生不滿其激進、不務正業發動違法行動;激進的學生又不滿其「保守」,指責他們流血不夠,「連攻入政府總部都不敢」,總之就是兩面不是人。二是黃毓民、黃洋達之流的「勇武派」早已虎視眈眈,在「佔領」期間已經接二連三衝擊大台,以爭奪主導權;「佔領」結束後他們第一件事就是發動「肢解」學聯行動,意圖將激進學生都招攬其內。三是學聯對於退聯過於託大,開始時以為港大「退聯」沒有成事機會,梁麗幗甚至連校內宣傳也懶得做,以為憑着學聯在「佔領」期間的「光環」,同學必定會繼續支持,結果陰溝裡翻船,繼而兵敗如山倒。之後在其他大學的「退聯」上又打錯算盤,以為盡量低調,發動基本盤將可穩勝。結果反而讓「勇武派」有機可乘,成功動員通過「退聯公投」。再加上羅冠聰「羅37」志大才疏,又缺乏論述能力,外界只視其為周永康的傀儡,如何能夠挽回敗局?
八間大學已經有三間退出,學聯之名已是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學聯多年來收取各間大學的學生會費,大舉投資,回報甚豐。現在多間大學退聯了,有關款項自然應該物歸原主,即是說必須「分身家」,豈能讓學聯「袋袋平安」?如果學聯拒絕交回款項,隨時可能引發法律糾紛,沒完沒了。
在羅冠聰的「英明領導」下,學聯的分裂崩解已是不能避免,這也是學聯中人咎由自取。面對此情此景,學聯再沒有存在的理由,多間大學已經退出,留下的大學對學聯也是滿腹怨言。學聯與其陰乾等死,不如乾脆自行解散,退出歷史舞台。羅冠聰等人也不要再裝出一副代表學界的樣子了,原因是學聯根本代表不了大學、也代表不了學生,代表的只不過是支持羅冠聰的37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