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北京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在平凡中閃耀光芒


放大圖片

北京市2015年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系列報道

花開的五月,正是孕育的時節。美麗的中國正是有了人們的勞動和奉獻才生機勃勃。勞動最光榮,勞動成就夢想。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的傑出代表。勞模隊伍建設是運用榜樣力量激勵和引領廣大職工群眾投身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職工隊伍建設和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洪波)

北京市各個歷史階段勞動模範代表人物

時傳祥

時傳祥14歲從家鄉逃難來到北京,迫於生計背起糞桶當了一名生活在最底層的「糞花子」,飽受了糞霸的剝削壓迫,遭人白眼,受盡了凌辱。解放後他當家做了主人,感到了尊重與平等,他竭盡全力帶領環衛工人為市民服務,提出「寧願髒一人,換來萬家淨」的口號。

張秉貴

北京市百貨大樓前矗立著一位普通售貨員的塑像,那就是張秉貴(1918-1987)同志;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名全國勞動模範,他以「為人民服務」的熱忱,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藝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成為新中國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在他生前許多外地顧客慕名而來,就是要為了目睹他那令人稱奇的技藝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張秉貴被譽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眾對張秉貴售貨藝術的美譽。

倪志福

倪志福,195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擔任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等重要職務。

新中國成立之初,倪志福在北京永定機械廠當鉗工。1953年他經過研究反覆試驗,發明了高效、長壽、優質(加工精度高)的「三尖七刃」鑽頭,解決了當時完成緊急任務的關鍵難題,其先進性得到世界公認。倪志福的發明立即被命名為「倪志福鑽頭」。機械工業部、全國總工會於1956年聯合作出決定向全國推廣。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倪志福,又根據生產實踐的不同需要,使「倪鑽」發展成適應對鋼、鑄鐵、黃銅、薄板、膠木、鋁合金及毛坯孔、深孔等不同材質、不同加工要求的系列鑽頭。倪志福的發明,得到了永定機械廠領導、同事和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科技人員的支持。為此,倪志福謙虛地把「倪志福鑽頭」稱為「群鑽」。

李素麗

李素麗,女,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公交「李素麗服務熱線」負責人。曾任北京市公交總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運營分公司21路公共汽車售票員。她自1981年參加工作後,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真誠、熱情地為乘客服務,被譽為「老人的枴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嚮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

宋魚水

宋魚水,女, 1966年3月生,山東省蓬萊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學士學位,法律碩士學位,任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民五庭庭長。宋魚水於1989年8月參加工作,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對審判事業有著執著追求,據統計,她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各類民商事案件1,500餘件,其中500餘件屬於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被當事人譽為「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好法官。

百姓信賴的女法官--劉黎

劉黎同志堅持懷群眾感情、為人民司法,做到法明、理透、情深,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點亮人心,取得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她審理了「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離婚案等大量社會關注度高、疑難複雜新穎的案件,一些案件的審理成為經典案例。她總結的審理道路交通損害賠償案件8條規則,被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吸收採用;她提出的規範道路標線設置的司法建議,使事故頻發的「傷人之路」變成「平安之路」。八年來,劉黎共審結民事案件2,500餘件,涉及當事人8,000餘人,無一信訪投訴,被稱為「百姓信賴的人民法官」。

堅守職業信念

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單位的車輛未按規定投保交強險,致使原告無法從保險公司領取保險金。雙方爭議的焦點在於,對於這部分保險金,被告單位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當時,對這個問題,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劉黎對交強險的立法精神進行了深入探究,她認為,交強險的立法目的在於保護交通參與人,使每個人在遭受事故時都可以不考慮責任而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如果被告單位對車輛投保了交強險,那麼無論原告承擔何種責任,都可以在交強險的限額內要求保險公司全額賠償。因此,被告理應承擔責任。判決後不久,最高法院出台了《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十九條對此作出明確規定,與劉黎的審理思路完全一致。

踐行為民宗旨

劉黎常說,與當事人在法庭上保持距離,並不等於保持冷漠。辦案過程中,她總是會跟當事人多聊幾句,看似不經意,卻總能拉近距離、打動人心。有一個兩車追尾的交通事故案件,因為撞車,原告的妻子早產,孩子在媽媽的懷中停止了呼吸。全家上下深受打擊,妻子患上了抑鬱症。面對這種情況,劉黎在積極協調賠償的同時,總是不失時機地做安撫開導工作。一次開庭前,劉黎專門走到原告面前,親切地詢問他愛人的身體恢復情況,並鼓勵他振作起來。對這種看似偏心的做法,被告代理人不但沒提意見,在庭審中還主動表示積極賠償。

2010年9月30日,剛工作不久的小李下班後跟同事酒後駕車外出,撞上電線桿,當場死亡。小李的父母以對員工酒後出行不加阻攔為由把單位告到法院,並多次抬著屍體在兒子單位門前討說法。第一次開庭,他們抱著孩子的遺像,坐在法庭中央的地上嚎啕大哭,說「不贏官司就一頭撞死在法庭上」。從法律上講,小李單位並沒有責任。但劉黎知道,對這個案子來講,只有把老兩口的心結解開了,案子才算真正辦結。為此,劉黎專門約談了兩位老人,在審判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拿出整個下午的時間,安靜地聽他們傾訴,讓他們充分宣洩心中的委屈。劉黎還主動幫他們聘請了法律援助律師,為他們解釋法律規定;開庭的時候,專門遮住事故現場的慘烈照片,防止老人再受刺激;案件審理過程中,前後接了老人40多個電話,每次都耐心地進行開導。最後,劉黎依法駁回了老人的訴訟請求。老兩口兒不僅平靜地接受了判決,還向劉黎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在北京遇到了好法官」。

叢慧敏--讓青春在平凡中閃光

她是首農集團下屬三元種業公司的一名養牛女專家,憑著對事業的執著、對知識的永不滿足、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對困難的迎難而上、對同事的坦蕩真誠,時代給了這位年輕女性施展才華的舞台,讓她在自己崗位上才盡所用,演繹風采,找到了自信自尊,品嚐了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2008年4月,她被派到中以示範牛場任副場長,同時兼任以色列駐三元專家Daniel的翻譯和助手。偏僻的牛場、剛滿週歲的孩子、年邁的父母、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剛剛拿下駕照的她,只能在家與牛場之間來回近100公里的路上奔波。每天兩頭的奔波,讓她筋疲力盡。為了不影響工作又能照顧好家人,一個月後,她選擇了帶著老人孩子在牛場附近的村莊租房,把自己剛裝修住了不到1年的房子租出去。這樣她愛人上班更遠了,每天來回7個小時的路程,使他不得不也租房,只有週末的時候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即使如此,他的愛人沒有半句怨言,相反卻安慰她:正是因為她把老人和孩子帶到了她上班的牛場附近,儘管住宿條件不好,但她有精力把家人和工作做到合理的安排。剛到中以示範牛場,當時的生產狀況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為了盡快找到原因,她放棄午休,與以色列專家交流探討。晚上八九點鐘,孩子入睡後,她又從家裡回到牛場。經常到了深夜職工都下班回宿舍休息了,她還呆在資料室。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在短時間內掌握了以色列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建立了科學的飼料配方評價體系,實現中國以色列奶牛飼養技術對接。2008年中以示範牛場成母牛頭年單產突破10噸,居全國首位,2009年成母牛頭年單產突破11噸,再一次創新紀錄,達到奶牛養殖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她被三元綠荷奶牛養殖中心聘為新入職畢業生見習指導老師。在奶牛生產中她和同事不斷探索健康、科學的飼養管理體系,旨在從源頭上實現對生鮮乳質量的有效控制。經過不斷摸索,她們將奶牛環境控制、數字化管理、全混日糧(TMR)飼養技術、奶牛標準化管理等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建了以EDTM為核心的國內首創的現代奶牛生產技術體系,在核心群產奶量、全混日糧飼養技術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9年該體係獲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

2013-2014年,良種場生產工藝面臨全面的改造升級,延慶氣候寒冷,施工期短,改造施工的項目又多,人員車輛進出頻繁,很容易帶來致命性的疾病,如何在這種形式下既保證大量施工的正常進行和夜間的施工,還要保證奶牛的健康和生產的正常運行,叢慧敏進一步加強消毒,指定外來人員進出路線,規定工作區域,安排值日表進行監管施工,自己每天吃住在場,一邊保證生產的有序進行,一邊保證施工的安全、不延誤,經常是轉完牛棚繼續盯施工現場,晚上熬到一兩點是常事。經過一年,她帶領團結廣大職工,克服重重困難,項目工程基本完成,機器人擠奶設備、糞污的固液分離設備安裝完畢,同時,2014年底良種場全群存欄1,100頭,成母牛頭年單產達11,569公斤,在三元種業登上冠軍的寶座,淘汰牛比率在種業最低,不足8%,淨利潤近500萬,並使良種場成為全國首家真正把機器人擠奶用於生產的牧場。

十幾年的風吹日曬,造就了她黝黑的皮膚,簡單快樂的基層牛場生活,造就了她爽朗的性格;家庭的理解與支持,是她堅強的後盾;領導的信任與支持,使她在中國奶牛事業走得更堅定。她遠離熱鬧的城市,與家人離多聚少,為實現「快樂養牛,健康生活」的夢,她與她的團隊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樂在享受「牛人」追夢帶來的快樂!

廖明--平凡中的堅守

廖明,1985年8月從北京地鐵技校畢業後,進入北京地鐵公司太平湖車輛段從事地鐵電動列車司機工作,至今在這一崗位上工作了近30年,安全運營里程超過了96萬公里,是目前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里程最長的人,也是在近一段時間最有可能突破百萬公里安全運營無事故的第一人。

1985年,剛剛從北京地鐵技校畢業的廖明,被分配到地鐵2號線當實習司機。剛剛入行的他像大多年輕人一樣,對乘務員這個職業的看法,僅停留在操縱「幾個按鈕和推拉手柄」這麼簡單。但是實習的第七天,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的這個想法。他跟隨師傅駕駛的列車駛向積水潭站,拐彎就要進站時,師傅突然一聲驚呼,隨即做出了一系列操縱動作,伴著車輪發出刺耳的摩擦聲,列車帶著巨大的慣性衝過去,前方列車在不斷地放大再放大,就像是一堵牆、一座山......最後,列車在距前方車輛不到二十米處停了下來。他的師傅防止了一起追尾事故的發生,這件事對廖明震撼非常大,讓他意識到:地鐵司機這個職業,看似簡單,卻責任重大,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業務素質。他默默下定決心,今後要刻苦鑽研業務,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地鐵司機。也正是這件事,讓廖明堅守著學習這一信念。

堅守奉獻的勇氣

2002年,北京地鐵13號線成立初期,廖明同志為了新線發展需要,從2號線調到13號線繼續從事電動列車司機工作。眾所周知,13號線是地麵線,運營工作一切都是未知,一切要重新開始,廖明勇於接受這樣的挑戰,並在工作中收穫了他的精彩。

13號線是北京地鐵的第一條地麵線,受外界因素影響最大,該線處於城區北部,氣候特徵嚴峻,下雨就是暴雨,下雪就是大雪。特別是冬天下雪,為了保證第二天的正常運行,夜裡停運後要進行車輛軋道,防止軌面等部位積雪過多,影響第二天的正常運營。參加軋道的司機都知道,這項工作十分艱苦,經常是一邊下雪一邊軋,一軋就是整整一宿,廖明就是參加軋道最多的司機之一。記得有一次夜晚軋道,列車從龍澤到西二旗的區間隧道裡出來,此時線路上有一保安在巡視,由於天氣太冷,保安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沒有發現列車正在按規定軋道。廖明發現有人後,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並鳴笛示警,避免了一起人身傷亡事故。 廖明師傅還是在惡劣天氣裡加班最多的員工。每次下大雪,如果廖明不當班,他都第一時間從家裡趕到車輛段,與當班的同事一起,清掃車場道岔,防止道岔被冰雪凍住,保障第二天正常發車。這種情況,只要雪不停,也經常是一宿,穿得再多再厚人也會感覺不到暖和,但廖明卻幹得心甘情願。用他的話說:如果不來的話,在家裡想著也睡不踏實。

堅守細節鑄成功

廖明師傅在工作中,無數次從容面對了風、霜、雨、雪、霧惡劣天氣的考驗,安全高效的處理了運行中列車出現的故障。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他都要認真捉摸。在工作時,認真觀察每一個細節,例如列車司機室的車門由於開關次數太多,容易出現關門不暢狀況,司機常常需要用力撞門才能關上,這容易給乘客留下司機對工作或對乘客不滿的錯誤印象。為此,他隨身攜帶一盒擦手油,一旦發現車門不好關時,就在鎖舌上抹一點,潤滑鎖舌,使車門的關閉更為順暢,基本上杜絕了用力撞門的現象。

工作了近三十年,廖明師傅不僅用實際行動堅守著一名地鐵電動列車司機的堅持,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出數十名優秀的乘務工作人員。如今廖明師傅雖然已經成為北京地鐵的旗幟人物,但他不驕不躁,始終如一地嚴守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規範。他用最安全的行車方式,詮釋了一名地鐵人,一名交通行業工作者的責任。

便衣探長--張惠領

張惠領2003年1月到雙榆樹派出所工作至今,現為雙榆樹派出所便衣探組組長。

自2003年從事便衣打趴工作九年以來,張惠領帶領探組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400餘人,其中刑拘600餘人,治拘1,400餘人,打掉犯罪團伙300餘個,雙榆樹派出所轄區治安秩序明顯好轉,拎包扒竊等侵財類案件明顯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而且,張惠領的工作戰績至今仍在全市局範圍內保持著單兵抓捕現行違法犯罪嫌疑人的最高紀錄。2012年,以張惠領為原型拍攝的電影《神探亨特張》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並在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一舉奪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三項大獎,「神探亨特張」的美譽從此被世人傳頌。

履職敬業是最好詮釋

為破解治安難題,還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雙榆樹派出所領導班子決定成立便衣打扒探組,幾乎所有的領導在那個時候都想到了一個人選--張惠領。熟悉張惠領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言辭,卻目光犀利;他從不張揚,但出手敏捷,堪稱「訥於言而敏於行」的那種令人敬佩的人。從此以後,9年多的時間,無論是餐廳酒館的拎包扒竊,還是裝神弄鬼的神醫詐騙,張惠領都能將他們繩之以法;不論是炎炎的夏日,還是凜冽的寒冬,不論是破曉黎明還是夜半深更,都會有他的身影默默地堅守在便衣出探的崗位上。

2010年11月的一個傍晚,張惠領接到信息:在海澱區當代商城南側有四、五個可疑男子在便道及車站處對來往行人尾隨並伺機下手扒竊。幾分鐘後信息員反映這幾個人已經分別乘公交車走了。得知此情況,張惠領立即判斷幾名嫌疑人極有可能會再次返回,他要求探組成員不要放棄,並以公交車站為中心向周邊範圍輻射散開繼續查找。不出張惠領所料,果然時間不長,幾名嫌疑人又陸續返回,繼續沿著白頤路南北兩側便道來回轉悠,見到行色匆忙的行人就往上貼。通過一段時間的仔細偵查,張惠領和探組民警鎖定嫌疑人共為六名,他一面率領隊員繼續跟蹤,一面將情況向所裡進行了匯報,最後在大華路口西側會同所內支援警力,當場將六名嫌疑人一舉抓獲,起獲手機11部、MP4 1個。

愛民情懷是完美體現

從2004年負責雙榆樹地區便衣打擊街頭違法犯罪活動工作那天起,張惠領就帶著隊員們天天在社區裡轉,轄區裡最繁華、也是賊最易出沒的華星影城停車場、砂鍋居飯莊門口、知春裡路口菜市場,也是賊們的「露天聚點兒」。在這日復一日的巡視中,看見車主跟停車場看車師傅吵起來了或是賣東西的小商販與顧客發生爭執了,他就上前勸解,化解矛盾;看到颳風雨大路邊報亭岌岌可危時,他趕緊上前幫著報販收鋪打烊;看到曾經被人用假煙掉包的煙店還沒有安裝攝像頭,他就跟店主商量盡快安裝......時間久了,雙榆樹地區街邊餐廳飯館的服務員們、門臉店舖的小商販們,還有修鞋的、賣報的、手機貼膜的......都認識了張惠領。他們對張惠領說,「張大哥,需要我們幹什麼,只要您一句話!」張惠領總是笑呵呵地說:「我是咱這片的警察,要是您看見什麼,馬上給我打個電話就行啦!」他隨後就會給他們一張自己特製的聯繫卡。

赤膽忠誠是真實寫照

便衣打扒是一個高度危險的工作,每當抓捕時,身材不高的張惠領都是衝在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他總對帶領的聯防隊員說:「你們不要跟我爭,我是警察,我是你們的老大哥,我先上」。在他的帶領下9年來便衣隊成員無一人受傷,他本人卻在抓捕時由於犯罪嫌疑人拒捕、反抗多次受傷。

2010年秋天一個平常的夜晚, 勞累了一天的張惠領還堅持著在超市發市場內完成打烊前最後一小時的出探任務。突然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進入了他的視線,這是一個三年前因在超市發扒竊被他抓過的一個慣犯,沒想到這傢伙剛剛服滿刑就又來以身試法。張惠領馬上帶上墨鏡,低著頭隱蔽著跟蹤此人。當這傢伙在化妝品櫃檯偷完一位中年婦女錢包轉身往樓下走去,說時遲那時快,張惠領迎面撲了上去,緊緊抓住了那雙骯髒的手,將錢包死死地按在這人的胸前。狗急跳牆的嫌疑人與張惠領拚命掙扎,但手始終被張惠領死死卡住,沒容他將贓物從身上取出扔掉。夥伴們一起上手將慣犯抓獲後,張惠領卻坐在地上怎麼也起不來了,後經醫院檢查,他左踝骨已經外傷性骨裂。超市發的店長得知此事後,專門買了水果來到醫院看望張惠領,感動地不知說什麼才好,就剩下了一句話:「老張您真棒!警察真棒!」張惠領卻微笑著說:「我是警察,到了手的賊怎麼能讓他跑了呢?」在抓捕嫌疑人的過程中,他的腿經常被嫌疑人踢打致傷,由於他身患糖尿病的體質,腿上的淤血很難消除,時間一長,他的雙腿皮膚落下斑斑點點的傷痕,有的人稱他的腿像「梅花鹿腿」。

2012年的4月的一天,張惠領帶領組員抓獲了4名拎扒盜竊的嫌疑人。回到所裡,張惠領將嫌疑人移交給辦案民警後,轉身去打水,民警等了半天都沒見張惠領回來,就習慣性的喊了一聲「張哥!」,可還是沒反應。民警到水房一看,突然發現張惠領已經趴在了地上,鼻腔周圍還有血跡,由於呼吸困難臉色已經憋得青紫,民警急忙撥打120,並向領導匯報情況。張惠領隨後被緊急送往北京466醫院,經過專家緊急搶救並實施鼻腔手術後,才脫離生命危險。醫生勸他好好靜養,愛人也心疼的淚如雨下,可他卻在手術後沒幾天就執意返回單位,召集同事投入了工作。就這樣,張惠領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對抗著疾病給他帶來的身體上的病痛,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他不停歇不知疲倦的行走在轄區內的大街小巷,用他鷹隼般的銳眼、獵豹般的身手抓獲了一個又一個違法犯罪嫌疑人,確保了轄區的一方平安。9年來,他和他的隊員們便衣打擊現行,風裡來、雨裡去,轄區裡的店舖、商戶走了個遍,幾乎走了3個長征的距離。

張惠領干在轄區,群眾也記在心裡,在一次區縣人大代表選舉中,該轄區有200多名群眾自發提名張惠領參選人大代表,這是無聲的鼓勵,是無言的信任,更是真誠的褒獎。他在筆記本的首頁上,寫下了「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履行職責,恪守誓言」的座右銘。有領導曾經問過他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本以為他的回答是好好休息,多陪陪妻子和孩子,可張惠領的回答卻是:「天下無賊」四個擲地有聲的字。

基層黨支部書記--郎浩俊

郎浩俊,一位臨危受命扎根基層,用23年的勤勤懇懇和廉潔奉公,帶領曾經「窮的叮噹響」的魏家墳村走上致富路,為鄉親們的好日子撐起了一片天的農村支部書記。

臨危受命 承諾誓言

23年前的魏家墳村,是有名的窮村亂村,用一窮二白形容毫不過分。村民們靠著一畝三分地勉強維持生計,村集體固定資產僅有11.2萬元,外債卻欠了10.6萬元,村委會甚至連一條像樣的辦公桌都買不起。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郎浩俊接受組織安排,臨危受命捧起了村支書的「泥飯碗」。

在大多數「窮怕了」村民看來,幾任男支書都久治不愈的「窮」,換到一個女書記身上,似乎更像是天方夜譚了。全村上下已經習慣了靠天吃飯地裡刨食的日子,新書記上任,首先就得帶頭下地幹活。於是,每天天剛濛濛亮,郎浩俊就扛著鋤頭帶著村委會的幹部們下地,挽起褲腿掄起鋤頭,一幹就是一整天。中午烈日當頭,氣溫直逼40℃,衣服早已從裡到外被汗浸透。夕陽西下,她的身後是長長的翻好的壟溝。這是一名農村書記給全村百姓立下的第一份保證,脫貧就要從「不懶」開始。

接下來的4年時間,郎浩俊堅持白天帶頭下地幹活晚上處理村內事務,她挨家挨戶深入走訪聽取百姓意見,找出了落後的癥結:村幹部隊伍老化,思路過於保守。於是,她先從村裡挑選了3名有魄力、肯吃苦、為人正直的年輕人加入村兩委班子,同時整合村內資源,將半死不活的企業通過土地出租、廠房出租等方式盤活,並委派一名村委員到村辦企業「坐鎮指揮」。一段時間後,這些原本死氣沉沉的企業竟全部恢復生機,最終,欠賬還清了,還實現了她上任之初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帶領全村脫掉貧窮的外衣。貧窮的外衣脫掉了,接下來就得想辦法讓全村百姓穿上新衣,腰包鼓起來。

創業發展 致富上樓

為了讓全村百姓盡快過上富裕生活,她帶領支部班子解放思想、集思廣益,改變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通過出租地塊、租賃廠房,先後引進了上海大眾汽車修理廠等9家企業,村集體經濟一下子活了起來。

1995年,梨園地區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時期。郎浩俊敏銳地意識到:實現村民們全部搬遷上樓的最佳時機到來了。「蓋了樓,一部分賣出去積累資本;剩下的村民自己住,一舉兩得!」她把心裡面的小算盤撥得劈里啪啦響。

於是,在廣泛調研、反覆徵求村裡幹部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村黨支部決定開發建設群芳園住宅小區。就這樣,一場以一沒資金、二沒經驗、三沒好地理位置的「三沒」房地產開發大幕在魏家墳村拉開了。

搞開發首先得有啟動資金,但剛脫貧的魏家墳村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了,怎麼辦?機遇不容錯過!面對難題,郎浩俊想出了一個很大膽的辦法:用滾雪球的方式搞開發建設,跟施工隊借錢墊資開工。

讓人家墊錢,談何容易!可郎浩俊愣是憑著每天像按時上班一樣找人家商量的執著勁和為民謀福的一片赤誠,打動了施工隊負責人,工程得以墊付款項如期開工。

工程雖然開工了,可買施工材料也沒錢。為解決這個難題,那段時間,郎浩俊幾乎跑遍了全北京大大小小的材料供應商店,連飯也顧不上吃,中午餓了就啃幾口放在車裡的麵包。皇天不負苦心人,郎浩俊身上那股子為全村百姓找出路的決心和擔當,終於打動了一家大供應商,對方願意先免費提供材料,等村裡有了收益再給錢。

正是靠著郎浩俊的不懈努力,短短幾年,佔地百畝的群芳園、群芳二園兩座小區先後順利落成,隨著小區售罄和周圍數千平米底商的順利出租,魏家墳村集體經濟飛速增長,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在接下來的舊村改造過程中,郎浩俊深知拆遷上樓對百姓來說是頭等大事,乾脆把家搬到了村委會,每天講解拆遷安置政策,力求最大限度為每戶村民爭取利益,而自家原本該寫進評估報告中的部分最終都沒計入在內,她卻並不在意。分房時,她秉承一顆「不偏」的心公平分配,讓老百姓先抓鬮,自己和村幹部後抓鬮,絕不允許任何人以權謀私。而對於村內的弱勢群體和困難人群,她則給予偏向和照顧。在她的帶領下,鄉親們都滿意地住上樓房,徹底告別了過去住在低矮潮濕的平房裡的苦日子。

為真正實現「富住樓」,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障好群眾就業和生活問題。2006年,在郎浩俊帶領下,魏家墳村實行了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了「產權明晰、權責分明、運營規範、健康高效」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北京華遠亨社區合作社。該合作社量化資產總額1.6億元,個人股東股本總額1.1億元,村民股東531人,人均持股21.1萬元。兜裡有錢了,村民們也自此成為了「有資產的新市民」,真正享受到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成果。

高瞻遠矚 轉型升級

2007年,對魏家墳村來說,是勢必寫進村志的一年。這一年,郎浩俊居安思危,意識到不能一味地靠土地開發過日子,必須盡快更新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她對全村百姓說:「房地產咱不能再干了,這是一錘子買賣,地全開發完了,以後咱們吃什麼、喝什麼?咱們得通過資本運作,細水長流。」於是,一個對魏家墳村上上下下具有深遠意義的開發項目--斥資1億元興建的隆孚大廈國際金融中心商務樓,應運而生。

但郎浩俊從未接觸過寫字樓,那段時間,為了大樓建設,同時也操心著招商引資,她一下子病倒了,高燒39.4度,卻仍然堅持每天到施工現場監工,過度勞累使她的體重一下子減了20斤。看著她這樣拚命,大家都勸她回去休息,可她央求大家:「你們別讓我走,我到哪也不踏實,就讓我在這兒看著,看著你們幹活,我心裡才踏實。」

今天的魏家墳村擁有固定資產3億元,村民逢年過節都有福利,看病還能二次報銷。2014年全村上繳稅收實現6,000餘萬元,股權分紅在原基礎上增加12%,全年共為全村百姓發放股權分紅、福利1,000餘萬元。

如今,郎浩俊上任之初給自己立下的三個目標已一一實現:讓全村百姓都搬遷上樓;老人不再依靠兒女養老;患大病由村委會兜底。在這一切的背後,是郎書記因勞累過度患上的腰間盤突出帶來的隱隱作痛,是她已經步入花甲之年仍舊日夜忙碌的身影,是她依然一心想著怎麼給全村百姓謀更多福利的心。23年,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如果再用這23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做到問心無愧,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信仰!

百度技術達人--賈磊

賈磊目前擔任百度語音搜索部門的負責人,百度語音首席架構師。2011年6月,賈磊加入百度,擔任百度語音技術部負責人,首席研究員,負責百度語音技術的核心技術研發和互聯網產業化工作。首先承擔的任務就是百度語音搜索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當時,百度公司沒有任何語音搜索系統的核心技術,只是依靠外部合作單位提供的API函數建立了一些很粗糙的語音搜索系統(百度並不擁有該系統的源代碼)。面對百度公司技術落後的現狀和語音人才匱乏的窘境,賈磊親自上陣,帶領兩名員工,開始進行獨立語音搜索技術的研發之路。相對於普通的語音交互技術而言,語音搜索技術更強調後台信息的快速更新性。這就客觀上要求語音識別技術的語言模型能夠根據用戶搜索query的改變而快速更新。傳統的語音識別技術的語言模型都是預先訓練好的,語音識別解碼過程的解碼空間也是根據語言模型確定的。語言模型的動態頻繁更新一般都是不允許的。根據語音搜索的實際客觀要求。

賈磊領導團隊創新出動態WFST解碼技術。該技術能夠把語音搜索任務中的語音識別系統的語言層信息和聲學層信息的耦合被分解開來。語言層信息更新的時候只是快速更新語言層的WFST, 而不需要改變任何聲學層的解碼網絡。這種構架使得普通的語音識別技術應用於語音搜索的時候,既做到快速識別出內容,也做到識別系統的語言學信息小時級別的快速實時更新。除此之外,該技術還允許語音識別系統採用上百G的語言模型。這些技術合在一起,大幅度提高語音搜索系統的識別準確率和追蹤網絡熱詞的響應速度。

百度語音搜索核心技術的獨立研發過程從2011年8月開始,到2012年2月初的百度完全自主研發的語音搜索系統上線結束,只用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是百度工程師狼性工作的最經典寫照。目前該語音搜索系統每天服務千百萬的中國廣大搜索用戶,成為語音技術產業化的最成功經典案例。

在完成語音搜索系統的研發後,賈磊又領導團隊,著手研發手機上的語音輸入法系統。相對於語音搜索系統而言,語音輸入法系統建立的難題是如何獲得用戶日常生活對話語料來來訓練輸入法的語言模型。眾所周知,用戶日常生活對話語料是用戶屬於用戶隱私的個人材料,是不可能被輕易獲得的。因此,賈磊組織百度公司的核心自然語音處理團隊,對互聯網上的語料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深入挖掘,最終挑選出一些類似用戶日常對話的口語語料作為輸入法語言模型的訓練語料,來訓練語言模型。最終,歷時2個月,2012年6月該語音輸入法系統被成功推上產品線。目前,每天用戶數目上千萬,語音識別系統的準確率和識別速度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獲得用戶的一致好評。

2012年年底,在完成語音搜索和語音輸入法產品後,賈磊又領導團隊,研發了類似蘋果siri系統的智能語音手機助手系統。該系統能夠直接對用戶的語音問題提供語音識別、命令解析、對話應答和智能搜索答案等服務。使用該助手,人們可以直接使用語音操作手機交互界面,完全革新人機交互。該系統被成功應用於百度以及各大手機廠商的產品中。除此之外,諸如三星等國際知名手機終端廠商也採用百度的語音助手作為自己的穿戴式設備解決方案。目前,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由於考慮到百度既有語音技術的優勢,又有資源的優勢,逐漸的越來越多的採用百度語音助手作為智能手機上的人機交互界面。

上百家中小開發者也會陸續接入百度的開放語音技術平台,享受到免費的語音服務,這是百度實現技術報國的實際舉措。而語音技術開放平台的背後,正是賈磊領導其團隊辛苦勞動的工作成果。未來賈磊將繼續領導團隊,為語音技術的全社會免費使用貢獻自己的力量,繼續長期為中國社會的廣大人民提供給可靠、穩定和高質量的語音服務。目前,百度語音開放技術平台能提供廣泛的免費語音技術服務給中國社會的開發者,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相關新聞
在平凡中閃耀光芒 (2015-04-30) (圖)
在平凡中成就夢想 (2015-04-29) (圖)
北京50對新人辦漢風婚禮 (2015-04-28) (圖)
農業嘉年華迎客破百萬 (2015-04-21) (圖)
北京懷柔全力打造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 (2015-04-17) (圖)
本報辦「匯眼看中國(北京)沙龍」 問計中國經濟 (2015-04-06) (圖)
3W攜手京東 推進創業孵化「一十百千」戰略 (2015-04-03) (圖)
京津冀新奇果蔬同台亮相 (2015-03-27) (圖)
北京昌平:三城一區一基地建設提速 (2015-03-26) (圖)
北京昌平: 高精尖經濟結構形成 (2015-03-25) (圖)
北京農業嘉年華首周遊園人次達23萬 (2015-03-24) (圖)
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開幕 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都市農業 (2015-03-17) (圖)
國家外匯管理局啟動中關村外債改革試點 (2015-03-16) (圖)
北京西城:抓住文化的魂 體現西城的味兒 (2015-03-06) (圖)
京津冀聯辦農業嘉年華 辟農業發展新路經 (2015-03-03) (圖)
全球能源互聯網2050年建成 (2015-02-04) (圖)
北京延慶:2015年將辦世界馬鈴薯大會 (2015-01-16) (圖)
北京昌平區:推文化惠民 居民不出村可享精彩演出 (2015-01-15) (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一張藍圖繪到底 通州新騰飛! (2015-01-14) (圖)
北京昌平:砂石坑變花海 全市首座花園式再生水廠運營 (2015-01-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北京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