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股市可以令企業減少對內銀的依賴,也為百姓提供財富儲藏和增長的機會。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上周後段,內地股市急跌,連帶港股也受拖累,早前迎來的好消息,包括中港基金互認,富時指數納入A股,甚至過去一段日子炒作的,不論是深港通的潛力,內地公募基金放寬規限,以至過程中的降息降準。對於港股大市,都似乎沒有太大效力。
不過,也不要眼光太短淺,皆因目前市況,只消跟內地朋友交流一下,即可明白,牛氣沖天仍是主調。今次的升市,炒作有其政策背景,主要是由2013年底開始,三中全會後,大家得到重要的一句,就是市場力量是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有了這一點,一切好辦,順理成章包括反貪腐/體制改革/資本市場發展等,都只是整個大圖畫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有着經濟改革的大方向,投資者自然明白,沒有必要的話,不應逆此而行,而就算信心不足的,也只能夠以控制注碼,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來平衡風險。
是的,即使放諸於歐美市場,任何股市大循環,當中總有一些大跌,這並不奇怪,尤其涉及槓桿借貸。在市況暢旺之時,難免有高追者顯得較為脆弱,一有風吹草動之際,便會不得不選擇投降。這些堅持不下去的倉位,自然成為了有耐性有財力者的另一批致勝籌碼。
無論如何,即使有上周所見的大調整,也只是調整,是大升市之中必然存在的過程,是眾多步驟的其中一步。反正,沒有道理每天只漲不跌。這一點,相信任何一個股民,不論中外,都是知曉清楚的。
股市債市推動市場配置
當然,關鍵是今次不是純粹概念,而是整個國家的改革,起碼從經濟層面上說,是與之緊密相連在一起的。以往若依賴政府主導資源的運用決策,自然惹來一個又一個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愈多政府補貼的,愈為明顯。如今反過來,以市場動力主導資源配置,當然要搞活股市和債市,前者可以為企業集資和融通帶來方便法門,減少對內銀的依賴,也可以為普遍老百姓提供財富儲藏和增長的機會,減少對內房甚至政府公開財政開支的依賴,至於債市,更是處理早前留下來的地方債問題,不得不先行打通的脈絡。
不錯,基本面是這樣,但過程也可以波動,投資者不應以短期波動,便忘記了長遠的目標,但也不能純粹因為長期的利多,而短期太盲目冒險,兩者的拿捏得當與否,決定了投資勝負成財,也最終決定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改革,當中有多少沙石,是順利與否,甚至下一步的安排。■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