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卓亮
聯儲局近年一直視就業最大化為其首要使命,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把失業率與利率調整掛u的決定卻令前瞻指引的缺陷暴露無遺。2012年12月,FOMC宣布在失業率跌穿6.5%之前不會加息,目前失業率已跌至5.4%,聯邦基金利率卻依然處於0至0.25%。
失業率非最佳指標
聯儲局主席耶倫多次重申失業率並非最佳指標,須知道聯儲局編制的勞工市場環境指標(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dicators,LMCI)囊括24個變量。零以上讀數顯示勞工市場活動優於長期均值,反之亦然。在金融海嘯前,勞工市場活動在絕大部分時間內均較長期均值活躍。然而,從2008年7月至今,LMCI已連續83個月處於負數區間,顯示勞工市場仍未恢復至正常水平。
失業改善嚴重誇大
4月勞動參與率為62.8%,較2008年初低3.4個百分點,更創下1978年以來最低值。無業人士只要被界定為已退出勞動力市場,就不被統計入失業人口內。參與率不斷走低,證明失業問題的改善被誇大。參與率下跌的原因相當具爭議,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方認為參與率下跌源於周期因素:經濟增長動力不佳,未能吸引人重返或進入勞工市場。另一方則認為主因是結構因素,與復甦步伐偏慢無關。一般來說,人口結構、升學或就業抉擇等結構轉變不會突然浮現。然而,勞動參與率在金融海嘯後「插水」,顯示周期因素不容忽視。
就業人數比例倒退
低參與率壓低了失業率,但就業人士佔適齡就業人口比例未見起色。美國失業率的起伏曾與就業人士佔比亦步亦趨。失業率下降,往往是因為就業比例上升,而非退出勞工市場的人口比例增加。這個規律在金融危機後不復存在,失業率與就業人士佔比明顯背馳。在2009年6月大衰退結束時,就業人士佔比為59.4%,2015年4月該比例為59.3%。經過近6年的「復甦」後,就業人數比例沒有任何改善,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現象。
勞工市場結構惡化
美國勞工市場近年在非農業職位增長方面表現不俗。然而,年齡結構出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這就是55歲以上人士完全「壟斷」了新增職位。從2007年至2015年4月,55歲至69歲的職位增加逾750萬份,但其餘年齡層的職位總數全部錄得萎縮。其中,25歲至54歲人士本應是勞工市場主力,惟期內職位減少近330萬份。最佳就業年齡人口的職位數目下降,接近退休年齡的就業人士則急升,顯示勞工市場的結構有所惡化。
從2007年至2015年4月,16歲至24歲的勞動參與率由60.9%暴跌至54.6%;25歲至54歲參與率則從83.2%跌至81%;55歲以上人士的參與率卻由38.5%升至40.1%。由此可見,整體勞動參與率下降並非由戰後嬰兒潮人口步入退休年齡造成。相反,較年長人士是唯一一個參與率錄得增長的年齡層。
料維持低利率環境
美國勞工市場實際上仍然存在不少深層次問題。勞動參與率跌至37年低位、就業人士佔比較大衰退結束時更低、新增職位全部來自年長人士等,這些均不是復甦6年後應有的現象。FOMC或繼續推延利率調整,首次加息可能不會在2015年第四季前出現。另一方面,鑑於增長動力一直未出現突破,低利率的環境仍會維持下去,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