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希臘的債務危機拖拉數年仍未見改善。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歐美市場上的焦點,首選希臘債務危機。說起來,拖拖拉拉數年,始終未有改善,不斷說投資者受其困擾,反過來說,希臘何嘗不是受投資者所困擾?當然,此投資者未必就是彼投資者,前者可以是全球不同資產的投資者,後者主要就是持有希臘國債的投資者。
是的,從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不難發現外界對希臘還債問題一事,多歸咎於希臘,認為其領導人沒有盡力還債,甚至經常向外發窮惡,耍賴得很。不過,細心一想,這大概只因為主流傳媒,其實太受歐美傳媒影響,希臘在其中只是小角一員,無人真正關心。事實上,反過來,從希臘的觀點看整件事,也未嘗沒有道理,以下可試以申述之。
整個歐元區的誕生,打從一開始便是德國為主導,以經濟實力,歐陸各國,無出其右。由此而有大一統的概念,當然從經濟學理論上,不無基礎,主要就是最優貨幣區域,是說得通的。不過理論往往有不少假設,當中局限條件的少許不同,已可造成實際上是否行得通的關鍵。
政治考慮 難題所在
建構如此大的藍圖,參與者是多多益善,少則絕對不佳。從上述理論的適用範圍計,則並非人多好辦事,皆因各國條件不同,若太懸殊,其融合有多種技術困難。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考慮,似乎未為理論創始人所重視。
偏偏由金融海嘯至今,真正的難題就是政治考慮。誠然,金融海嘯發生,沒有人想過有如此龐大深遠的影響。在此之前,正如外界報道,希臘本身亦有造假之嫌,難以完全洗脫。不過說到底,希臘小國一個,實力如何,加入歐元區之前所有人都知道,容許其加入,便應有足夠心理準備,萬一出事,希臘會是如何脆弱;只是根本無人在乎出事後的發展,眼中僅得開創大一統的盛況。
說到底,投資者應清楚知道的,是冒得起風險,才可有預期回報。同樣道理,系統的參與者亦應該知道,容許這個國家加入,不無風險。
自掃門雪 無可厚非
然而,出事後,各國出於自掃門前雪這合理不過的角度而行,絕對有必要,德國如是,希臘如是,所有國家亦必如是。從務實的角度考慮,這是最起碼的自利條件。困難在於,對於實力最強的德國,要從海嘯後反彈,肯定較易,甚至從相對排位上,當其他人仍在掙扎中,其已有條件再上一層樓,比海嘯前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危機中,短期和長期的處理策略,可謂截然不同。長期而言,當然是平衡預算,讓債權人有信心,但短期而言需要刺激消費,增加公共開支,減少稅收,基本上是難以超越的想法。兩者有如此本質上的不一致,希臘出於本身合理的利益計算,怎可能不擺出目前姿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