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希臘危機的會談仍未有定案,基本上仍是人人在焦急,但又不可隨便立即讓步,以免造成一個印象,讓希臘每一次都照辦煮碗,有恃無恐。圖為希臘民眾集會要求繼續留在歐元區。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筆者周二(23日)在本欄分析希臘事件,正如之前不少次,都是嘗試在主流媒體以歐美為首的觀點外,多提供一個角度,以供參考。特別是一隻手掌拍不響,國際危機不會完全是一個國家本身的問題,往往是有其歷史背景,有其發展進展,若不了解當時的生成,則不會明白當前的問題,以及稍後的事態變化可能性。換言之,重點是在一般人慣常只片面看着這一刻的橫截面以外,要多看順時序的變化,即可有一個較為立體的看法。
是的,截至筆者周四(25日)執筆為止,希臘危機的會談仍未有定案,基本上仍是人人在焦急,但又不可隨便立即讓步,以免造成一個印象,讓希臘每一次都照辦煮碗,有恃無恐。當然,希臘也看穿這一點,才會在過去幾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的出現還款不了,又無法依足債權人要求而改動本身財政或貨幣政策,而若偶一為之,相關的希臘官員,不下台者幾稀矣。
兩者都要進行一場「表演」
有趣的是,其實說起來,希臘危機的會談,跟很多緊急會議一樣,都是要進行的一場表演,美國債台高築,近年屢有財政或債務上限的爭議,幾番在議會上爭持到最後一秒鐘,甚至逼真得有部分項目要延續,但最後,還不是順利地過渡?
不要低估官員們或議員們的表演能力,尤其要面對媒體大肆報道的壓力,更加深了盡量以各種方法爭取曝光,發表論點,讓外界有印象。如此一來,各說各話為主,反正問題最終都是不得不作出讓步的,倒不如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拖得便拖,爭取多一點非正式的好處。
希臘和美國,一弱一強,但說起來,作風何其相似!當然,箇中仍有重大分別,就是希臘的焦點很清楚,全國上下,雖然不希望脫歐,也不希望留下一個有債不還的罵名,但實際上,福利仍得派,開支仍要增,但稅收不能加!故此,在齊普拉斯種種的工夫下,普遍民眾仍是支持的.這是一個沒有話語權的小國,唯一可以為自己爭取利益的動作!
妥協藝術 方案早在其中
相比之下,美國在全球當然有金融話語權,但在國內的情況,派系互拉後腿,施政不容易,共和與民主兩黨,往往就政經議題全力打持久戰,如此一來,焦點倒是清楚,只是民眾的支持度,便分散了,兩個都不好,兩個都不值得支持,只是不得不選一個而已。
總的來說,當大家願意從對方的立場看事物,不難發覺,解決方案早在其中,只是政治說起來就是妥協的藝術而已!■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