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作家 Swaha Pattanaik
德國政府公債愈來愈像是一種貴金屬,而不再是傳統的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和黃金一樣,持有德國公債得要付出成本,只是黃金的持有成本是保管費,德債的成本則為負收益率。
目前七年期以內的德國公債收益率均已成負值,指標10年期公債可能不久後也會跟進。
這聽來或許荒唐,但市場價格是由供需決定,而供需指向同一方向。
在黃金方面,礦場會確保供給穩定、甚至小幅增加,但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卻很少發行新債。德國計劃今年借款金額低於2,000億歐元,創2002年以來最低。然而有鑑於德國預算趨於平衡,上述借款金額大概只能涵蓋贖回及利息支出。金價偏高時通常會刺激供給擴張,然而德國債務管理機構恐怕不會做出相同回應。
需求方面,歐洲央行量化寬鬆計劃相關買盤不虞匱乏、需求殷切。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計算,在調整歐洲央行購債因素之後,淨發行額將為負1,090億歐元。
投資人知道歐洲央行只會買進兩年至30年期的公債,收益率不低於該行現為負0.2%的存款利率。信用評級機構穆迪4月14日表示,目前德國兩年至30年期公債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收益率低於歐洲央行存款利率,因而不符合量化寬鬆購債資格。歐洲央行1月宣佈購債計劃時,不符資格的德債比例僅5%。
合購債資格德債日減
由於符合歐洲央行購債資格的德債數量日益減少,投資人將會持續搶進那些歐洲央行可以購入的部分。這將無可避免導致更多德債收益率降為負值。
不過若供應稀少可能導致價格大漲,為了持有某項資產而付出成本也屬合情合理。
很少有紙張比任何金屬更有價值的時候,但德國公債看來是個例外。(以上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