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明華大廈重建望發揮樣板作用

2017-07-07

陳東岳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常務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

因應社會對公營房屋及資助房屋的需求,房協推出優化版的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計劃,除了安置現有居民包括回遷戶所需的單位共2,273個之外,新建議在第三期加建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並加設607個長者屋單位。同時,會加強步行交通的暢達性,建升降機和行人天橋連接至筲箕灣港鐵站旁,並建議擴大第二期的地盤範圍,令安置計劃縮減至兩期,料整個項目可提早五年至2031年竣工。

可提供較多單位原區安置

舊式公屋屋h的重建有兩大難題,其一是滿足原有居民原區安置的要求;其二就是要找到可供建替代房屋的地盤 decanting site(傾析現場)。今次明華大廈重建計劃,由於地盤比較大,於是透過分期分批拆遷及遷回居民,基本上解決兩個難題。但這樣做涉及工程期較長及不菲的工程造價,今次建議加大第二期清拆座數由原先3座加至5座,可提供較多單位以原區安置舊租客。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指出,房協正研究加快重建明華大廈工程進度,將安置計劃縮減至兩期進行。

房協最新建議在第三期發展加建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出售單位助房協回收現金

筆者認同房協這樣做作為向上流動的房屋階梯的基礎,提供機會予市民或分支家庭置業。出售單位亦有助於房協收回部分現金流。作為全港專長提供長者住屋的機構,房協亦擬在第三期加入很受歡迎的「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提供約607個專為長者特別設計的單位,未知是否會在較低樓層,這些長者屋需要較大的公用面積如較闊的走廊及供輪椅出入的斜道,可否在建築條例上予以寬鬆處理。

明華大廈地盤頗大,港島東區很難再有同樣的地塊可供重建公營房屋,筆者贊成應好好利用重建的機會,打造成一個新的樣板項目,藉茩姜m舊居民至新樓,盡量多建樓面面積,同步美化該區市容,改善居民往返筲箕灣市中心的步行設施,並提供區內居民所需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

可成舊型公屋重建參考

筆者有不少朋友住在較舊型公屋如彩虹h、坪石h和福來h等,他們也期待茼陪垂媟h新屋的機會,或許明華大廈這個例子可供房署參考,早日推出重建舊屋h計劃。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

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