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金英
小朋友們都是小詩人!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說起來,是因我最近在某小學駐校,主持小學生童詩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創作童詩;我發覺小朋友的領悟力很好,對我的教材中的文字、語言之表達,都能夠領略出來,用心學習及寫出好詩哩!
童詩是詩的一種。小朋友寫的詩,是童詩;大人寫給小朋友讀的詩,也是童詩。簡言之,只要是適合小朋友閱讀、小朋友感興趣或覺得有趣,就是童詩。寫童詩,先要輸入,初步學創作前,必先閱讀兒童文學作家寫的童詩,學習兒童詩的音樂美,及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如關懷愛念、美化心靈。寫童詩可培育小朋友閱讀詩歌的興趣,及提高學習語文、語文自學的興趣、能力,並藉此提升小學生的想像力及創作力;透過詩歌唱誦,讓小學生增強語感,得到愉悅的感受。
創作童詩,要分行寫,一句一行。童詩的字句要精短,內容要濃縮;最好不要使用連詞。要留意節奏效果,多用擬聲詞和重疊語詞,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和情感。表達時應用隱約和委婉的手法,不要直接把意思說出來;可用比喻和擬人等技巧。
我教小孩子們在創作童詩前,喜歡先予以主題,如以「母親」為創作童詩的範圍,鼓勵兒童觀察、想像,聯想起個人所見所得,多用比喻法來帶動心思,有感而發地寫出母愛。小朋友眼中,母愛好像什麼呢?小六的孫家盈這樣寫:
媽媽耳內藏滿了我嬉戲的聲音,
媽媽說,孩子呀!你的笑聲我不會忘記!
媽媽的耳朶是避風塘,孩子在這裡可放下壓力,
盡情遊玩,大叫大笑!
只要聽到你歡樂的聲音,媽媽也就快樂了!
希望你的笑聲,我能常聽得見!
《媽媽的耳朶》
小四的陳樂言這樣寫《媽媽》:
媽媽伴我度過美好的童年,
在我開心時,她臉上掛上彎彎的月亮,
在我傷心時,她的雙手搭在我的肩膀,
在我憤怒時,她耐心聆聽我訴說心事,
在我灰心時,她的話中鼓勵我不要放棄,
是她的關心和愛,使我成長,我不會忘記這段時光;
她的恩情,我永記心中,媽媽像那根蠟燭,照亮我......
無私奉獻,不求回報!
童心寫童詩,小學生對生活所感受到的以詩句發揮出來,人見人愛呢!小學生創作的詩心,是如何點燃的呢?讓小朋友多讀詩、多學詩吧!生活中有詩、有愛,童心就迸發出詩意和寫作的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