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扶貧紓困 默默耕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1]     我要評論

張建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近日的通脹升溫和樓市價格變化,令社會再度聚焦於香港的貧富差距現象及貧窮問題。究竟香港特區政府怎樣面對扶貧工作的挑戰?

 很多人簡單地引用堅尼系數來詮釋貧窮問題。然而,收入差距和貧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且,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和愈來愈多年青人選擇不與長者同住,不少「零收入」但有一定儲蓄和獲子女供養的長者,在統計上都被歸類「低收入家庭」。而只以收入理解貧窮的局限使弱勢社群的多方面需要難以反映。因此,前扶貧委員會採用一套二十四項多元指標,以更準確評估香港的貧窮情況。

 按照前扶貧委員會的準則,2010年由於本港經濟表現強勁和勞工市場改善,香港的貧窮人數由上一年的838,300人顯著回落9.4%至759,900人,相比2003年高峰期的1,027,000人,更大幅減少。

 然而,不論數字多寡,最重要是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扶持。政府一直積極務實地配以新思維,提供更多到位的措施幫助貧困的一群。

三管齊下推動扶貧工作

 現時,超過57%香港特區政府的經常開支投放於教育、福利、醫療和公共房屋。單是福利範疇,自1997年回歸以來,經常性開支由200億元倍增至422億元,增幅達222億元或111%。

 我們秉持務實和三管齊下的策略推動扶貧工作:發展經濟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透過教育、職業訓練和再培訓,提升勞動人口競爭力;以及為有真正需要的弱勢社群提供可持續的安全網。

 前扶貧委員會的53項全方位建議,政府已經一一落實跟進。其中,在協助弱勢社群—包括兒童及青少年、失業人士和長者—和推行地區為本的扶貧工作方面,均取得一定的進展。

 其中,減少跨代貧窮是重點的工作。除了大力投資教育外,我們特別針對弱勢社群兒童及青少年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有效學習和全人發展所需的援助。在2008年設立的三億元兒童發展基金,已先後惠及2,270名兒童。我們今年度將再加推5,000個名額,最終目標是令13,600人受惠。此外,勞工及福利局與多個部門合力提供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將分階段擴展至全港十八區;教育局亦會增撥資源加強推行「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新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亦在本月展開。

就業是扶貧和自力更生的關鍵

 就業是扶貧和自力更生的關鍵。政府不斷加強各類型就業/培訓及再培訓計劃和加強就業支援。其中,再培訓局本年度將提供130,000個培訓學額。另勞工處將於今年底在天水圍設立先導性質的一站式就業及培訓中心,除了為求職人士提供更適切的就業服務,亦會為區內健全的失業綜援受助人提供較深入和個人化的就業服務。

 今年我們推出了兩項協助基層勞工的重大政策。五月一日起實施的法定最低工資,以及將於十月起推出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標誌著政府思維上的突破—在無損自由經濟的前提下,適當介入市場為基層僱員提供有效的支援。

 面對通脹壓力,財政司司長今年宣布了一系列紓緩措施。當中包括剛於上周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多一個月的津貼,以及為房委會和房協的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等。

 此外,政府會透過關愛基金計劃為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市民提供支援,例如向低收入長者提供家居清潔及陪診服務津貼、為領取綜援的租者置其屋住戶和居於私人樓宇的綜援住戶提供津貼、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和為正在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等。

 隨著人口老化,進一步改善對長者的支援也是刻不容緩。安老事務委員會繼在2009年底完成有關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研究後,又剛於上星期發表了加強長者社區照顧服務的顧問研究,提出很多有用建議,政府會詳細研究如何適當跟進,以貫徹推動「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政策方針。

 與此同時,政府將於本年十月把綜援計劃下的社區生活補助金每月金額倍增至250元,並將其適用範圍擴展至包括非居於院舍而殘疾屬非嚴重程度、健康欠佳或年老的綜援受助人,受惠人數達十九萬人。

 上述只是部分較近期的扶貧紓困措施。總括來說,政府會繼續默默耕耘、全力以赴,積極投放資源,推陳出新,幫助有需要人士,促進社會和諧。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揭穿反對派為「公投」護航的險惡用心 (2011-07-11)
香港援建四川災區項目六成不合格係誤讀 (2011-07-11)
憤青圍立會無理 黃毓民色厲內荏 (2011-07-11)
砌詞嫁禍梁美芬 反對派指鹿為馬 (2011-07-11)
扶貧紓困 默默耕耘 (2011-07-11)
逆民意撐「公投」 民主黨自打嘴巴 (2011-07-09)
堵塞所有浪費公帑的補選漏洞 (2011-07-09)
中國的發展充滿生機活力 (2011-07-09)
冷眼向洋:大西南 大重慶 大轉移 (2011-07-09)
明辨是非:調撥土地復建居屋 (2011-07-09)
政經人語:配合遞補制諮詢 建制派落區蒐民意 (2011-07-08)
廿四味:「民陣」虛張聲勢 反對派恬不知恥 (2011-07-08)
李嘉誠「檸檬汁人生觀」對年輕人的啟示 (2011-07-08)
對央行年內第三次加息的解讀 (2011-07-08)
為理明言:新田圍街市、「兩菜一湯」與領匯 (2011-07-08)
《議事論事》為何公然全面抹黑建制派? (2011-07-08)
縱論香港:《蘋果日報》大肆抹黑梁美芬意欲何為? (2011-07-07)
廿四味:未展開諮詢反對派已露出底牌 (2011-07-07)
反對派的不妥協陰謀 (2011-07-07)
興建第三條跑道 保持香港競爭力 (2011-07-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