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從5月至到7月9日,天文台已發出6次酷熱天氣警告,對需要長期在戶外工作的打工仔來說,這種天氣簡直熱得要命。不幸地,在今年踏入夏季以來,已接二連三發生僱員工作期間中暑意外,有4人更因而死亡,勞工處應正視有關問題嚴重性,盡快採取措施保障員工生命!
天文台是在2000年1月正式推出酷熱天氣警告,當香港廣泛地區的最高氣溫預料高達攝氏33度或以上,又或者最高氣溫預料達攝氏28度或以上而濕度高和只吹2級或以下的微風時,便會發出有關警告,提醒市民注意健康。
天文台在2000年5月29日發出首個酷熱天氣警告後,直至今年7月9日,共發出了114次酷熱天氣警告,但近年發出警告次數已按年俱增,06年至10年,分別為3次、9次、10次、15次及18次警告,在今年5月至7月9日,亦已發出了6次酷熱天氣警告。
酷熱指引被嘲為無牙老虎
種種數據顯示,本港天氣「越來越熱」已是不爭事實,但僱員在酷熱天氣下工作的保障卻十年如一日,未見改善,勞工處及有關當局根本未有認真關注有關問題。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在月初立法會會議上,指勞工處已向僱主發出「酷熱環境下工作預防中暑」指引;亦指《僱員補償條例》亦訂明若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包括若工作期間中暑導致意外並引致受傷或死亡,僱主是須要負起補償責任,但這說法有「取巧」之嫌,因為即是僱員要中暑並導致意外情況下,才有機會獲補償。
在勞工界角度,政府應關注僱員因天氣熱中暑不適甚至死亡的情況及賠償問題,大部分僱員是因工作需要或僱主指派下到戶外工作,若因而出現中暑不適甚至死亡,僱主理應責無旁貸負上責任。
我們當然明白要界定僱員中暑事故有很多因素,例如個人因素、環境、工作等,不能單以中暑便將之納入《僱員補償條例》保障範圍內。但正因為僱員中暑涉及很多因素,故政府理應要深入探討問題。
我想問,勞工處有否就地盤工人中暑個案進行深入調查或研究呢?有否理解僱員中暑不適甚至死亡的原因呢?希望當局能認真研究有關問題,並作出針對性改善措施!
當「酷熱環境下工作預防中暑」指引被嘲為無牙老虎;當法例未必能保障有關僱員時,政府是否應多走一步去想想辦法,保障在酷熱天氣下工作的僱員,尤其是在戶外工作人士的職業安全,以減少再有中暑死亡事件悲劇發生!
|